首页 > 历史军事 > 此地无垠 > 合作

合作(1/2)

目录

合作

植树节活动的推广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哪个单位、公司都不敢组织集体活动,或者说能避免则避免。有八个家庭报名参加,都是熟人,家长觉得一天亲子植树活动,还是蛮有意义的。而且,他们可以把祈福卡挂在树苗上,以后能认出自己种下的树;或者交一点管理费,两年内随时可以带走自己的小树。这些吸引顾客的招都是杨骏和向洋想出来的。

马启航坐在杜小玲的办公桌旁,按了几下计算器,说:“八个家庭我也要出团,我一个人带队就行。”

杜小玲明白他是不想让向洋失望。开春的时候,杨骏让马勤奋帮忙找了两个村民给犁地花了两千元,又委托魔发师帮忙布水管、收货树苗等事务,就是为了植树活动做好准备。

杜小玲想这大概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一个表现吧。她至今三十六岁还没有结婚,就因为她是一个丁克主义者。她也谈过几个合心的对象,当提出丁克的时候,男方就会渐行渐远或者当机立断地提出分手。

杜小玲安慰道:“万事起头难,这个亲子植树团必须得出,回来后家长和孩子会帮忙宣传的。哪怕不赚钱也要打响第一枪。”她的几根手指转动着签字笔,突然停住了手,脑海冒出了一个想法,“我的一个大学同时去年升任了一间实验中学的副校长,我想去找他谈谈,打造学校形象、创建一个特色活动,会是他新官上任的目标。”

马启航立即表态跟杜小玲一起去,现在他又重拾了年轻时候创业的冲劲,除了为自己,更多是为了儿子,他不遗余力地支持向洋的乡村旅游计划,,只要向洋开心就好。

杜小玲要去的实验中学在茂城辖下的县城,开车需要大半个小时。在车上,两人谈了很多学生年代的事,马启航比杜小玲大九岁,幸好交谈之间并没有代沟。

马启航觉得现在提出合作的事是一个好时机,他说:“小玲,我们认识了有五六年了吧?”

杜小玲说:“六年了,以前你经常来找孙总,我们只是打个招呼,没想到这两年有机会跟航哥一起带团,真的学习到很多东西,关键是,还是在旅游业几乎全军覆没的大环境下。”

马启航说:“咱都是光棍司令守着老本行,想转行也难啊。嗯……你那店面租金不少吧?不如我跟你合租,咱俩搭个伙,资源共享,既独立经营又互相合作,你考虑一下。”

杜小玲对此一点儿也不意外,几个月前杨骏就建议过她和马启航一起干,只不过马启航不提她也不提。光是分担她每个月七千元的租金,就没有拒绝的理由。而且,马启航气质儒雅、性情温和,公事上私事上都是一个好伙伴。她几乎没有犹豫地说:“求之不得,那我就谢谢航哥关照了!”

两人落实了合作的意向,心情顿时好了起来。很快,他们就在学校附近找到一家饭店,开了个包厢,点好菜,只等那位副校长中午下班后过来。

大约十二点二十分,包厢的门被敲了两下,推门而进的是两个三十来岁的男人,都穿着印有校徽图案的黑色夹克,其中国字脸的高个子男人热情地跟杜小玲握手,介绍身边的人说:“这是我们学校行政部的宋主任。”四个人互相握手和寒暄了几句才坐下来喝茶。

杜小玲的大学同学名叫张运,既有书生的气质也有领导的风范,他在杜小玲面前瞬间变回了学生时代的模样,久别重逢非常高兴,看得出来他们同窗情谊深厚。

趁着还没上菜,马启航打开手提电脑推到了张校长和宋主任的面前,说:“两位领导都有午休的习惯吧,我就抓紧时间让两位看看我们的活动简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