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红楼]贾琏夫妇求生日常 > 交锋

交锋(1/2)

目录

交锋

贾母被宝钗的坦然气了个倒仰,恰逢李纨捧来了戏本子让点戏,贾母见了,就笑言宝钗是今日寿星,让她先点,宝钗推让一遍,便依着贾母喜好点了出《西游记》。

贾母就又让旁边的黛玉点,黛玉忙也先让一旁的王夫人、薛姨妈等,贾母见了就搂了她笑道:

“今日原是我带着你们姊妹取笑,你只管点你的,我巴巴的请戏摆酒,可不是为她们,她们在此白吃白听,已经是便宜了!还让她们点呢!”

说完,就率先乐起来,一副老顽童的模样。众人见了,也都跟着笑了起来,只王夫人、薛姨妈两个的笑容里都透着丝牵强,宝钗更是气的将手中帕子揉做了一团,银牙暗咬,贾母这话可就差直接骂她们在贾家白吃白住,不知廉耻了!

贾母见宝钗终于露出了丝怒容,再维持不住豁达样子,心里便敞快多了,心道:个小丫头崽子,还敢跟我斗?!

宝钗今年毕竟只有十五虚岁,到底年轻气盛,被贾母这般屡次羞辱,终于气不过,在开宴前贾母又让她点戏时,便特意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这出戏讲的是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出逃至代州雁门县,巧遇金翠莲父女,金老的女婿赵员外为了摆脱鲁智深,便荐他去五台山避祸。

鲁智深对赵员外“撵人”的意思心知肚明,更不服五台山文殊院的清规戒律,僧人们也容不下他想要撵人。结果就有了两次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宝钗点这出戏,乃是跟贾母表明:我明白你要撵我们走,我们也不是非要赖在你们贾家,不过是暂时落脚,终究会走的,你实在不用如此像“五台山那群市侩僧人”一般屡次撵人,没得显得小肚鸡肠!

算是又暗将了贾母一军!

这下又换作贾母生气了,而宝钗则有感而发的跟主动凑上来的宝玉细细讲解起了唱词中的一支《寄生草》来,自比为英雄困顿的鲁智深,而贾府中人在她眼中皆是微末之辈,功名利禄于她,都仿佛身外穿的衣裳,她根本不屑一顾!

说白了就是告诉贾母:你觉得你们家好,我还不稀罕呢!

不过,尽管宝钗志气高,也因此绝了些想嫁宝玉的心思,但最终还是没经受住“荣国府当家夫人”和“贵妃弟媳”的诱惑,啪啪的自打了脸!

而贾母想撵人的心思也一直没能实现!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此时看戏的众人对两人间的交锋根本一无所知,尤其王熙与宝玉…

王熙的关注点这会儿全在待会儿没了她这个原着上王熙凤的挑头,黛玉还会不会被比作戏子?而宝玉则被宝钗的高才唬的一愣一愣的,对其称赞不已,觉得:果然姐妹们个个都比他才高,只他是个“泥猪癞狗”!

终于,戏唱完了,贾母果然喜其中一个小旦和一个小丑唱的好,便命人将两个小戏子带出来看,并赏了些肉果并两吊钱。

王熙见那个唱小旦的化完妆后,果然与黛玉有七八分相似,忙紧紧的闭上了嘴,心道,她不说话,应该这茬就过去了吧!不想,王夫人身边的尤氏却突然指着那小旦捂着嘴笑道:

“这孩子扮上倒活像一个人,”

王熙……!

底下众人大都猜出了像谁,但都精明的不肯开口,只湘云心直口快,脱口而出道:“倒像林姐姐的模样!”

宝玉听了当即唬的什么似的,忙朝着湘云一个劲儿的使眼色,深怕黛玉听了要恼,但哪里还来的及!

见湘云先开了口,薛姨妈等人也都就着她这话纷纷笑着说确实有些像起来!

王熙……:好吧,果然该来的还是会来!忙想开口为黛玉说两句,就见小丫头忽的自己站了起来,指着宝玉道:

“云妹妹不过玩笑话,二表哥冲她使什么眼色?!倒显得云妹妹不知礼数,也显得我多心、小性儿、没气量了!你问问姐妹们,我与她们在一处时,可是那开不起玩笑的人?!

在我看来,此事不过小事,都是自家姐妹,开几句玩笑有何不可?!何况,就算这小戏子像我又如何?戏子扮皇帝的都有的是,也没听说过要杀头呀?今日有像我的,明日就有可能碰到像你的,或者像东府大嫂子的,这有什么可恼的!

结果,就因着你们这些人在心中胡乱猜测,杜撰,想当然,倒将我传成了个小性儿,爱恼人的,我又何其冤枉!”

一番话既表明自己不在意湘云的心直口快,又点出了宝玉与尤氏的没事儿找事儿!还将贾府中对她的传言尽数当着众人的面全抛了出来!

王熙见了,心中一股骄傲之感油然而生!觉得:几年下来,黛玉终于如她愿的长成了个自信的姑娘,再不会自怨自艾,独自垂泪了!而是禀行起她一直灌输给她的“我不痛快,谁他妈也别想痛快的”理念来!简直太飒了!

湘云…此时亦有同感!

其实刚她那话脱口而出时,就有些后悔了,本以为以黛玉的性子,定会恼了她,至少也要吃一顿排头!正暗自思度:恼就恼,她才不怕得罪她呢!就听黛玉说出这番话来,话里竟丝毫没有怪罪她的意思,一时倒症在了那里,越发觉得黛玉这人并不像府里某些人传的那般了…

宝玉眼见黛玉怒了,吓得只知围着她讨饶。又是作揖又是陪笑的,贾母也狠瞪了一旁一脸讪讪的尤氏一眼,这才搂着黛玉替她撑腰道:

“我们玉儿可是连皇后娘娘都称赞的知礼之人,对家中姊妹们也是关爱有加,又怎会是那没有气量的,以后,再让我听到有人碎嘴胡扯,造谣她小性,小心我饶不了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