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瞒天过海(2/2)
王戬点点头,“慕容敦乃燕帝慕容辉的叔叔,因屡立战功被燕帝所不容,他被逼走投无路,带着家眷投奔圣上。义父忧虑慕容敦雄才伟略,不是甘于久居人下之人,屡次向圣上进谏杀了慕容敦。但圣上想通过慕容敦笼络鲜卑族人,所以一直优待他。”
风叔,“近些日子,因有人买通九剑门刺杀郎君。丞相追查时,竟意外查出,九剑门两年前曾秘密替慕容敦和慕容善父子二人传过信。”
“慕容善还活着!”王戬脱口而出。
风叔,“但也只是追查到他父子二人传过信,眼下尚未找到他的踪迹。”
说到此处,王戬眉心微皱。“八成义父将证据告知圣上,再次劝谏圣上杀了慕容敦,但圣上仍是不肯。并且因义父常年不容慕容敦,朝中还传出了他嫉贤妒能的恶名。想来是被这些事气得不清。”
听了他的话,风叔叹了口气,算是默认。
风叔接着又道,“九剑门派人要刺杀郎君,那日丞相本要命卑职去洛阳接应郎君的,但丞相昏倒后这事就耽搁了。丞相醒来后只道大事不妙,立即派了卑职赶去洛阳。卑职赶到洛阳时已不知王郎君去向,只好再回长安复命。”
“回到长安,丞相找到先前保护郎君的部曲,才知道有位带着龙雀刀会克虏刀法的女侠救了郎君。随后,上党郡有龙雀刀和克虏刀法的传人杀胡人之事传得沸沸扬扬。丞相猜测你们八成到了这里,就忙命我速速到此间来寻你们。”
说到这里,风叔突然看向一旁的刘婉,行了一礼,“想必这位便是刘娘子了。”
刘婉被突然叫道也是一愣。龙雀刀重出江湖,难道师公已经猜到是她,所以告知了这位风叔。她有些不知所措地回了一礼道,“嗯,鄙姓刘。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风叔笑道,“卑职姓张,刘娘子就跟着王郎君一起叫我‘风叔’吧。”
她见风叔面容清矍,双目迥然,一双长腿行步无声,看出此人应当长于轻功。心道,风叔这个名字倒也挺符合他的气质。
王戬知道这小娘子初出江湖,孤陋寡闻,两眼一抹黑,连忙解释道,“风叔当年在江湖上的名声可不输华大侠,以绝世轻功千里驭风闻名于江湖,能日行千里,驭风而行,江湖人称千里驭风赛宝驹。风叔如今也是麒麟密使。”
与华大侠齐名,刘婉这才有了大致的认识,一脸崇敬地道,“久仰!”
风叔大大方方地承了王戬的赞誉,继而道,“上党郡羯人被杀一案,刚才赵侯都已跟卑职说过了。丞相也猜到可能九剑门是幕后主使。卑职来上党郡,一是来接应二位,替丞相传信;二也是为九剑门的事来。”说着,风叔掏出两支封好的竹筒,一支递给了王戬,一支递给了刘婉。
刘婉扯出竹筒内的白绢,只见上面写道,‘一切安好,勿念。来长安多有不便,汝与子尚有缘,可与其一同回。汝青出于蓝,吾心甚慰,龙雀刀赠与汝,问汝师安,各自珍重。’
刘婉有些纳闷,不知为何师公要交代一句‘可与其一同回’。她从家里跑出来,可没想过这么快就回去。再说了,一同回要回哪儿去?她的家在襄阳呀。
这时,王戬却说出了她的心声,“我还不想回去!”
风叔叹了口气,“丞相早料到王郎君会这么说。丞相说,王郎君若想好了要回去,随时可以走。若还想待着这里,丞相定会保王郎君安危。只是还请王郎君小心九剑门。”
刘婉心中一动,插话问道,“九剑门作恶多端,滥杀无辜,挑起胡汉仇怨,祸乱天下,这种江湖毒瘤就该被除之而后快。本娘子身为麒麟密使,又被九剑门牵涉其中,本密使决定一定要追查到底,定要将他们的老巢掀了。”
王戬听刘婉这么说,忙附和,“九剑门要杀我,我岂能坐以待毙,我同刘娘子一道,以攻为守先搅翻他们,看他们还能不能腾出手来干坏事。”
刘婉狐疑递看了眼王戬,心道,我可没说要带上你,你不去长安看望你义父了?但当着几人的面却没有宣之于口。
王戬似乎看出刘婉的疑惑,笑得像只狐貍,“追查九剑门凶险万分,我们这些时日搭档,一武一文颇有成效。刘娘子放心,有我在绝不会让你吃亏。”
呵,到底是谁帮谁。明明是他占了便宜,非说得像占了便宜的人是她。刘婉横了他一眼,不动声色递踩了王戬一脚。
王戬哎哟一声,随即尴尬地转移话头,“风叔说还为九剑门而来,可是追查到九剑门的线索了?”
风叔,“因九剑门专门收钱办事,慕容善既然能请得动九剑门传信,必然出资不菲。我们追查到,慕容善曾逃回辽东老巢,偷偷带走了前燕皇室的大量金银财宝。这些财宝,有一些曾从新兴郡,太行山北端的清凉山流出过。”
王戬,“新兴郡是鲜卑人的聚居地。”
风叔点点头,“新兴郡是鲜卑氏族拓跋部族人的聚居地。鲜卑氏族拓跋部和鲜卑氏族慕容部均源自辽东。当年武帝击退匈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归附汉朝。草原无主,这支拓跋部便迁徙至雁门关外。东汉末年胡族入关,拓跋鲜卑便在平城和新兴郡一带定居。”
刘婉,“九剑门背后难道是拓跋鲜卑?拓跋鲜卑难道和慕容鲜卑有勾结?”
风叔,“虽然都是鲜卑人,这两个部族一个在辽东,一个在新兴郡,几百年来并无联系。如今的拓跋部会不会与前燕王室勾结,很难说。丞相掌握线索后,派了许多麒麟密使前往新兴郡一带追查,奇怪的是,我们派去新兴郡的人至今杳无音讯。”
王戬,“派去的人都失踪了?看来这其中定然有猫腻。”
刘婉,“有没有猫腻,去看一看便知。”
正说到此处,赵侯敲门进来。
赵侯,“王郎君、刘娘子,细作被抓住了,不过可能要让二位失望了。”
王戬抱着手臂,好整以暇,“是不是只抓到了一个仆从?”
赵侯,“王郎君料事如神。是墨公府上的一位仆从,他今日借着给狱中亲人送饭为由,混到了关押阿岳的牢门前。”
刘婉,“一个仆从如何敢挑唆羯人闹事,他背后定有主使,赵侯一审便知。”
王戬和赵侯互相交换了个眼神,赵侯意味深长地摇摇头。王戬,“既是仆从,说不定一家老小都被别人捏在手上,如何敢出卖主使。无论怎么审,也审不出幕后之人。”
刘婉,“那最大嫌疑人应当是能驱使仆从的家主了?”
赵侯无可奈何地道,“其实谁都有嫌疑。羯人残暴,入主中原期间残杀异族,曾遭到各族的疯狂反击,几乎被灭族。整个羯族对汉人、氐人甚至其他胡族都有天然的抗拒和仇恨,用不着特意组织,只需稍加挑拨,便会群起而攻之。”
“跑得最快声音最大的希公、仆从主人墨公和总在关键时刻跳出来的石公,还有隐藏在人群中的羯人,谁都有可能是主使,谁都能是主使。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又沆瀣一气,很难厘清。”
刘婉明白,这种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较不了真。却仍旧不服气,“难道就这么算了?”
赵侯,“那也未必,如此一来,至少可以给告诫他们,一切皆在朝廷的掌握之中,休想作乱。”
这时王戬又道,“请赵侯恕罪,戬提出隐瞒九剑门六统领之死,不仅仅是想揪出幕后主使,也是有私心的。”
赵侯一摆手,“无妨,本侯明白。九剑门六统领被刘娘子杀死的消息一旦传出,刘娘子必会遭到九剑门报复。可是本侯这里只瞒得了一时,二位还得多加小心。”
听了赵侯的话刘婉才想到,若是六统领被她杀死的消息一传出,不仅王戬会被九剑门追杀,连带着她也成了九剑门的眼中钉。所以王戬即便知晓瞒下此事也抓不住真凶,还是出言请赵侯瞒下。
王戬,“只需瞒到我们去往清凉山即可。”
赵侯,“刚才听风叔说过了,清凉山有九剑门的线索,三位是要赶到那里去追查九剑门?”
王戬,“正是!拓跋鲜卑归顺圣上后,他们的领主被圣上封为汗王,这位汗王信奉佛教,早在清凉山上的佛寺出家。上行下效,拓跋鲜卑族人也跟着崇佛。清凉山一带遍布佛寺,信徒极多。只要我们入了清凉山,九剑门想动手杀人也会有所顾虑。所以,九剑门六统领的死,还请汗王帮忙继续隐瞒。待我们到了清凉山,再放出消息,到那时我们可以稍稍缓口气。”
赵侯,“好说,此事三位尽管放心,也算本侯为追查九剑门尽得一点绵薄之力。”
王戬,“谢过赵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