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杀鸡儆猴(上)(1/2)
第一百一十五章杀鸡儆猴(上)
刘婉听说军中有几位大人告病在家,第二日便嘱咐两位副将准备好的补品带上,代她前去这几位大人家中慰问,而她自己则拎着大包小包的补品和礼物,带着三个弟弟并十个婢女大张旗鼓地去看望叔父刘磊。
到了叔父府上,刘婉奉上礼,讲明来意,刘磊却只推脱身体不适,不便露面,并不见刘婉。
刘婉也不着急,乖巧地和叔母叙了会儿家常,又拉着三位从妹嘘寒问暖一番。临走前,不忘传达自己对叔父的殷殷关切,说希望叔父早日康复,军中还有诸多大事等着叔父处理,叔父乃襄阳定海神针,刘婉凡事还要依仗叔父。
刘婉这一举动很快被军中众人知晓。因争夺郡守大印而落了下风的刘氏族人,觉得这小娘子还算识相,知道得倚靠他们,他们算是找回点面子。
于是第二日,除了刘磊,告假的几人皆已到值。刘婉在处理完军报和文书后,便去衙署内见了前几日‘生病’的几位大人。同时,虚怀若谷地向几位大人请教了一些他们职责范围内的军务事宜。
大家一番相谈甚欢并达成共识,我们都是一家人,需要同气连枝,刘婉今后事事还需要各位宗亲的帮衬。
晚些时候,刘婉又带着襄阳城中最好的医士去看望叔父。虽然刘磊依然没有见刘婉,但接受了医士的看诊。
到了第三日刘磊仍然告假,刘婉又去看望了叔父。这一次,她终于见到已经快好了的叔父。
刘磊一脸趾高气扬,对刘婉的恭敬很是满意,顺便以父辈的姿态训了几句话。
“你年纪尚轻,对军中的许多事不甚了解,须得多听听长辈们的意见。”
刘婉,“叔父说得是。”
“这世上人心复杂难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往往难以分辨。那些个外人有什么心思我们如何得知,可叔父与你毕竟是一家人,信自家人没错,总比外人可信。”
刘婉,“叔父说得是。”
“如今大敌当前,每日定然事务繁忙,你对这些公务还不熟悉,哪里处理得了这么多,许多事能分派就分派出去。还是那句话,若有信不过的,可找自家人。”
刘婉,“叔父说得是。”
刘磊,“......”
无论刘磊说什么刘婉就只有这一句话,刘磊讪讪,便借口自己身体不适要休息。刘婉向叔父告辞出来后,便知此事算成了,明日刘磊应该不会再‘生病’了。
果不其然,刘婉被刘磊训完话的第二日,刘磊的病便好了,出现在北城门楼上,早到的刘婉还故意等在他的衙房门口跟他请了个安。
只是刘磊虽然到了值,但爱跟许长史等人别苗头的毛病是变本加厉。尤其是在早会上,几位军中主将和军师聚在一起商议军务时,凡许长史和余将军等人的意见,刘磊都有异议,双方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但单论打嘴仗,刘磊的嘴皮子又不如对方利索,争论不过,便强硬地扔下一句‘你们想这样我偏不如你们的意’随后拂袖而去。
刘婉任他们吵完不表态,只在早会结束时发布命令,三日后她要检校大军。
******
襄阳城东城门外有一片滩涂,刚好适宜列军检校。检校大军并非真的将全军都拉出来检校,只不过是各营抽调一支兵士出来向上官展示操练成果。
东城墙下已搭建好高台,等着今日主将莅临。
天赏泛青,刘婉一身龙鳞铠甲,身披猩红披风,红绸束发,背负金翎凤尾刀,高坐于战马‘无痕’之上,她拉弓引箭,铛地一声射中高台边一面巨大的铜锣,响亮的锣声唤醒了沉睡的襄阳城,随后她一声令下宣布开始检校襄阳军。
接着,便与许长史、余将军、刘磊等人骑马绕城一一巡察襄樊两城各城门守备、骁骑营、步兵营、弓弩营、武库、粮库等地,每巡察完一处,该处营地就有一支百人小队出列,简单操演完毕跑向襄阳城东城门外的滩涂列阵,等待刘婉检校完全军过来誓师。
待刘婉等人全部巡察完毕,策马出东城门时,高台下的兵士们全部结阵已毕,众将士军容整肃,骁骑营战马嘶鸣,不远处汉水之上战船成列,百舸连桥,一时间旌旗蔽日,甲戈生辉。
刘婉登上高台,誓师便是要讲一番鼓舞士气的话。魏军兵临城下,襄阳陷入危机,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保护每人的小家讲到为了阖城百姓安危讲到为了民族大义。她的陈词大义凛然又慷慨激昂,加之她以内力传音,让人听在耳中依然铿锵有力,直教兵士们热血沸腾。
当然这么利落的口才都是跟着王戬在外混了一年后练出来的,想到王戬她心中慕地一痛,不过她转瞬调整好心态,跟着进入今天真正的目的,‘杀鸡儆猴’!
刘婉,“全军将士们幸苦,为了迎敌都在刻苦备战,日夜坚守,然而自婉接掌襄阳城后,考察完全军,却发现了一件让婉分外痛心之事。大敌当前,情势危急,竟然有人仍不思及全军将士安危不思顾全大局,一意孤行谋取私利!”
刘婉目光如电,扫视高台下列阵的万千将士,沉声道,“仓曹刘洋何在?”
场上一片寂静,除了大风将旌旗吹得呼啦作响,不闻任何人应答。
刘婉又问一声,“仓曹刘洋何在?”
须臾有个声音自遥远的东城门内传来,“来了来了,我来了。”方才见刘洋带着几人驱着五辆牛车拉着五车粮食晃悠悠地走到高台前。
刘婉目露不悦,“不是说好待本将军检阅完粮仓便即刻运粮到此集结么?何故迟到?”
刘洋不以为然地冷笑,“将军,我们这几辆可是牛车,哪有您的高头大马快。”
刘洋的态度让余吉和丁勇等人顿时不悦,唯有许长史好整以暇。
刘婉却是不跟他计较,走近这五车粮食。命人打开其中一袋麦粮,顿时一阵霉味扑面而来。
刘婉伸手随意抓了一把出来摊在手上,只见麦粒干瘪,色泽灰暗,其上还有点点青斑。高台上几位将军和主簿见状,皆倒抽了一口气。
刘婉,“刘仓曹,你可知今日检校大军是为了巡察我襄阳备战形势,魏军就在北边三十里,眼下大战在即,为何军中有发霉的麦子充作军粮?”
刘洋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支支吾吾道,“莫不是天气渐热,四下潮润,麦粮发霉了。”
刘婉厉声道,“那也是储藏不当,你身为仓曹的失职。”
刘洋似乎并不买账,开始顶撞起来。“不就是袋有些发霉的麦子吗,以前行军打仗缺衣少粮的时候,谁没吃过发霉的麦粮。刘娘子想要挑错,怎样都能挑得出我们的错处,何必拿着一袋发霉的麦子小题大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