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事成(1/2)
第37章事成
薛竹隐按照自己精心设计过的路线,带着皇帝继续向前走。
河边静水流深,所经之地渐渐由碧绿的庄稼地变为黄色的荒地,大片的空地上堆着成百上千的石料,细细的尘土在空中飞扬,皇帝捂住了口鼻。
薛竹隐一向是个爱干净的,此刻却任由尘土弥漫,兴致勃勃地给皇帝介绍:
“竹隐记得舅父爱吃豌豆酥,这儿原来是一片豌豆地,现在正是豌豆开花的时节,本应该是一片紫红粉白,蜂围蝶绕之景,可惜如今已经成为一片荒地。”
皇帝皱眉,指着前方问道:“这块地方为什么堆着这么多的石料?”
“户部侍郎秦江的老家也在这附近,他近来似欲修建家祠与冢园,大车每日拉着木料与石料经过大桥村,村民都觉得好生威风,难怪人都说富贵而不归乡,犹如衣锦夜行。”
“他不过一个户部侍郎,这才哪到哪?”皇帝发话否定了秦江的急不可耐。
“秦大人谋略过人,理财有方,竹隐不敢妄议,不过我倒是听到一些村民的风言风语,恐毁秦大人清誉……”
心底另一个声音又不自觉冒出来:
呸!秦江根本不会赚钱,他为国库增加的收入全是从老百姓手里抢过来的,他懂什么叫生财有道?根本就是个小人!
“村民们说什么?”
“村民们说……”薛竹隐踌躇片刻,像是鼓起了勇气,犹犹豫豫地继续道:“说秦江修建家祠占的地方都是百姓的民田……但他们不过愚民黔首,说出来的话也未尽可信,说不定是他们花掉了卖地的钱,转头诬陷秦大人呢?”
“你不必为他开脱,如果只有一户村民这么说,那还有这个可能;大家都这么说,秦江跑不了。”皇帝望着几欲成林的石料,不知道心中在想什么。
“舅父英明。其实修建家祠本来也是大事,竹隐只是为舅父忧心,舅父今年春天还亲自下地耕种劝课农桑,秦大人此举,损害的是舅父的君威。他之所以有这个胆子,正是倚仗您的信任,可此人狡猾,太会伪装,辜负了您的信任。”
皇帝叹道:“你倒是很为朕考虑,不像秦江,仗着朕给的恩宠做出这等欺君罔上之事。”
“竹隐是舅父的甥女,与舅父打断骨头连着筋,为舅父考虑乃是竹隐发自内心所想。”
“发配你去国史院一趟,果然有点长进,知道为朕考虑,方才不负朕当年拔擢你为侍御史之意,你既然走回正途,那便还是回御史台去。”
薛竹隐面上波澜不惊,内心狂喜,她没想到孤注一掷,不仅动摇皇上对秦江的信任,还重回御史台,今晚回去奏章就可以写起来了!
说话间,已然到了顾家的祖屋。
小院外的树林里,正午的阳光在地上在地上投下斑驳的碎金,微风拂过,树梢晃动,飒然作响。
薛竹隐赞道:“舅父极盛的阳气踏足此地,树林也变得明亮热闹,竹隐那日看这树林,分明一派森然凄冷。”
说完,她的肠胃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一下,薛竹隐强装笑颜,暗暗地揉了揉肚子。
什么阳气阴气,不过是因为今日天气好,树林才显得明亮罢了。
皇帝显然对她的马屁很是受用,腰杆瞬间挺得倍直。
随身的侍从早将祭品带来,薛竹隐为皇帝把香火点上,又将上好的贡果一一在墓前摆开。
薛竹隐看着定国公简陋的墓碑,心里默默说道:“晚辈今日不得已利用皇上对您的挂念,请定国公莫怪。”
皇上拈着香,一脸肃容,沉思了一会,对着定国公的墓碑拜了三拜。
他屏退左右侍从,缓缓开口道:“其实定国公当初并非老死,是被人害死的。”
薛竹隐大惊,她记得定国公去世是在承乾元年,她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定国公早在朝廷民间树起了战神的形象,战神陨落,如大厦巨柱轰然倾倒,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舅父如何得知?”
“定国公死后不久,朕有一回微服私访,有人给朕送了一封信,上面写了定国公在上山打猎的时候是如何被北国公手下的人突袭围剿,死状惨烈。”
“有其他的证据吗?”
皇帝缓缓摇头:“没有,但是北国公气量狭小,与定国公多生龃龉,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薛竹隐心口一跳,忽然想到顾修远在文思堂的时候正是和北国公嫡孙何明进走得很近,他若是知道定国公为北国公所害,而自己在爷爷去世后又仰仗仇人的孙子,不知该有多懊悔。
“定国公打得西边的月氏只知大齐战神而不知大齐新帝,不怕你笑话,朕还为此担忧过一阵。”
“罢了罢了,都是往事。朕今日只是一时伤感,当年刚即位便失去一员大将,又没有为他申冤,内心一直有愧,只能在许多年后和晚辈说说。今日前来祭拜一番,前尘往事和朕的愧意也尽可放下了。”
薛竹隐尴尬地笑笑,有意捧着皇帝:“既无证据,舅父冷处理自然是最佳的,不然真要追究起来,也没个头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