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心的一家人(1/2)
糟心的一家人
在这个家里,婆婆最疼的人谁呢?
当然是她男人徐建勇和两个孙子,第二才是小姑子!
以后这家里的好东西都是留给他们家的。
别看小姑子对她嘴挺甜,小姑娘的心思全在脸上呢,家里哪个也看不起,她清楚的很!
再说小姑子早晚都是要嫁出去的,还一心想着攀高枝,那得给多少嫁妆呀!
婆婆手里的钱要是都贴补给小姑子,自家还能捞着个啥?
家里的钱票都是阮翠莲管着,票是每年固定的,心里都有数,但谁也不知道她有多少钱。
这年岁,家里人口也多,花钱也多,她再怎么省,也剩不下几个钱。
徐建红和徐建永三天两头的再问她要个零花钱,就更剩不下了。
自家俩儿子也到年纪了,过了秋收,两个儿子就得掏钱上学。
尽管她觉得上学没用,还得去隔壁村,一天来回三里路,然而家里的孩子都上了,她可不能吃亏,这学就得上。
崔霞想了半夜,翻来过去还是心疼那么些细面。起身把徐建勇推醒,给他吹枕边风。
徐建勇正在困头上,嘟囔着翻了个身想接着睡。
崔霞不管,继续推他,小声给他细数婆婆的偏心。
徐建勇本来睡意朦胧,但是媳妇的话让他逐渐清醒,虽然没吱声,但是话还是听进耳朵里了。
徐建勇呢,从小就受老太太的疼,都是大哥二哥让他。
自从有了妹妹,什么都得分点出去,徐建红娇气,动不动就跟他闹脾气抢东西,徐建勇自然不喜欢这个妹妹。
听了崔霞的话,觉得媳妇说得很对。
第二天一早就去找了他娘说了一顿,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嫌他娘光疼妹妹不疼他,下次不能这么偏心。
阮翠莲舍得给闺女吃,但不代表她不心疼。
昨天让大儿媳妇闹了一场,今天又遭小儿子数落,心里自然窝了火。
小儿子她舍不得骂,其他人可就没这福气了。
她打早晨起来看着不顺眼的总要骂两句,徐瑾桃自然更免不了成了出气筒。
于是,徐瑾桃做了多久的饭,她就挨了多久的骂。
大清早的屋里只听见阮翠莲尖利的叫骂声。
徐瑾桃好似做过千百遍一样,熟练地切菜做饭。
她松了口气,幸好她有原身的记忆,自己也会做饭,不然刚来就得露馅,坐在旁边的这个死老太婆也会骂死她。
就这样,还是逮着她骂了一早晨,话都不带重样的。
徐瑾桃不是原主,对这个便宜奶奶并不害怕,剩下的就只有生气。
她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生怕自己一个没忍住,用紧握在手里的菜刀砍了阮翠莲。
要是按她以前的脾气,早就回嘴了。
但现在不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个年代,打骂孩子稀松平常。
没有孩子敢和长辈对骂的,光是周围人的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她要是真这么做了,别说帮原身讨回公道,她自身也难保!
徐瑾桃不停地做着深呼吸,自我催眠,“不生气,不生气,她骂的不是我,就当她是空气……”
等她耐着脾气把饭做好,除了还在床上睡觉的徐建勇,几个早起干活的大人已经回来了。
徐瑾桃穿来的这个地方叫群山村,当然现在叫群山大队。
徐瑾桃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符合这个村的特质。
除了山,还是山……
因此群山大队比起其他大队,只有一个优势,就是穷,特别穷……
徐家起一大早是为了收拾家里的自留地,一家子都把这块地当成宝贝。
不止是徐家这样,整个群山村的人也是如此。
群山大队没有副业,大队的地都是有数的,一年分多少粮食掰掰手指头就能算出来。
群山大队的人指望自留地多出些东西。
家里人口多的,就能多添点粮食,人口少的,就种点菜,卖到供销社还能攒点钱。
白天要上工,勤快的人家就起早赶晚的拾掇自家的地,除草堆肥,唯恐过了时候种出来的庄稼收成不好。
“姐姐,我来帮你!”
瑾杏给瑾苹和大房的瑾桔洗完脸,勤快地帮她摆起了碗筷,后面两个妹妹有样学样,也跟着帮忙。
等瑾杏、瑾苹帮忙摆好了饭,一家人坐在堂屋吃起了饭。
徐建勇听见动静了,慢悠悠地起床洗漱,跟个二大爷似的坐在饭桌上吃起了饭。
徐振宏看到他这样就气不出一打来,
“天天就知道睡,吃饭的时候知道醒了?!干活的时候怎么没见你这么勤快。你看谁家儿子像你这样,好吃懒做,地主老财都没你这么懒,都是你娘惯得!”
还没等徐建勇犟嘴,阮翠莲就把碗一摔,怒道:
“就是我惯的怎么了?地里的活又不多,少他一个又不是干不完。再说了,他还要上一整天的工,哪里就好吃懒做啦?!”
她开始抹眼泪儿,
“我看你就是见不得儿子好。你忘了儿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了,瘦得跟只猫一样,这两年才刚养好,怎么就非得他去干活……”
徐建勇一看他娘帮他了,三两口吃完饭溜出去了。
徐振宏一看他跑了,更生气了。
剩下老两口吵了起来,崔霞赶紧劝架。
其他人见怪不怪,早就习惯了,都不吱声。
这时候谁要是插嘴,就只有挨老太太骂的份。
老大老二闷声吃饭,连头都没擡。
吃饱才是正事,得上一整天的工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