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1/2)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关于那位二嫂”
家中不让自己回去,林如海不知这是谁给父亲出的主意,又或者这是林家老爷自己的意思。
拧着眉头道:“父亲的意思是希望我在京中站稳脚跟,若我现在回去,和同科关系不熟,情谊尚浅。”
贾敏也跟着发愁,林家这般急着要他们成婚,显然是姑苏那边老人家身子不成了。
现在却不让林如海回乡,难不成要他在京中当差,等着姑苏报丧吗
圣上注重孝道,就算因为孝道请辞,也不会在官员履历上记过。
有林家老爷这个意思,林如海就不能请辞了。
这份家书又不是什么辛密,兴许姑苏那边还和旁人提起过,他们一旦请辞回乡,将来有心人揪着捅出来,林如海就是欺君之罪。
贾敏本来都开始预备收拾东西了。“这样一来,大爷若是向圣上请旨,就成了违背父命。”
林如海沉着脸点头:“是,我们暂时不能回江南。”
林家的家书必定还会有所隐瞒,现下也只能麻烦苏哲帮忙打探一二。
家长不让回,他们就不能回,林如海只好依旧在翰林院里熬日子。
这几月朝里没什么大事,没有地方报灾荒,翰林院整体气氛轻松愉悦。
林如海休沐那天,贾敏拉着他帮忙参详点心单子:“你不是要和同科加深情谊,旁的我帮不上忙,只能请几家夫人来家里做客。”
林如海看去,这样的小事,贾敏自然不在话下,连忙恭维妻子道:“这还不叫帮忙,才是帮了大忙呢!”
他细看一回,指着上面两样点心:“这两样材料太过贵重,我如今只是小翰林,还是简薄些。”
贾敏又看,这两样是她在家中常吃的,一样要用到鸡头米,一样用到去年做好冷藏的蟹酱。
虽算不得顶珍贵,这个季节也不易得,她便从善如流,将这两样划去。
一会儿丫鬟抱着几匹缎子进来,贾敏想起来一件事儿,又问林如海:“这两匹蜀锦是要带回江南去吗”
林如海看着眼熟,看出来是宫里恩赐的那两匹,随口答道:“宫里赏的,你喜欢”
贾敏笑道:“我今儿翻料子,还想着拿它做衣裳,还好嬷嬷提醒是宫里赏的,这些东西也该分开放,免得什么时候弄错了。”
平常人家,蜀锦不易得,但荣国府不缺。
林如海捧着茶,少不得要发表一番自己的审美见解:“料子还是其次,这花样太过老气,好端端的穿它作甚”
贾敏见他较真,也拉来锦缎,认真与他道:“哪里老气了,这样穿着才稳重。”
靛青团花蟒纹,可不是老气横秋,林如海摇头不满:“你才多少年纪,正该多穿鲜亮点,以后自然有稳重时候。”
贾敏愈发故意逗他,娇嗔道:“那我以后请人来做客,担心别家夫人说我轻浮。”
林如海就更不赞同了,同科进士年纪几何他年岁几何
再看他们家中的奶奶,肯定和贾敏年岁相差很大,不同的年纪如何能穿一样的衣裳。
贾敏要到六月里才满整十七,就是应该把花儿朵儿都往身上穿的年岁。
林如海摇头,严肃得很:“她们又不是不知你年岁,分明是明艳动人,要是有人这么说,就是妒忌夫人的美貌。”
林如海说这话的样子,一本正经,半点没调笑的意思,贾敏若是再和他辩,都担心他着急上火。
贾敏把缎子一撂,嗔道:“呸!探花郎旁的不会,贫嘴话学了一堆,是不是和我哥哥学坏了”
这样一来林如海就更急了:“你见两个哥哥和嫂子这么说话了我在外面是个正经人,只回家贫嘴。”
贾敏笑得两个梨涡都出来,顺着林如海道:“咱们不说这个了,还有另一件事,昨个我让她们送了一回补药去,原本只想送二嫂,但是怕大嫂又想法,就给瑚哥儿送一份,还有母亲那边。”
林如海道:“大嫂是个通透人,若不送瑚哥儿,她没想法,大哥哥会有念头。”
说到人情往来,贾敏也发愁:“你还真是聪明,慧眼如炬,我家里的人,都被你看得透透的,要是二嫂也像大嫂一样敞亮就好了。”
贾敏其实担心大嫂子,崔氏家中父亲致仕回乡,在京中没什么势力,但二嫂王氏是伯爵府出身,有点身份。
先前自己在家中,还能借着大姑娘的身份给嫂子撑腰,她嫁出来,可再没人弹压那些捧高踩低的婆子妈妈。
论理崔氏除了娘家,再不差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