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1/2)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祭天无大事”
泰山封禅自古都是一件大事,自从之后,皇帝们觉着掉价,不像是早些时候那么热衷,但是关乎祭祀国本,礼部那边各样章程都有先例。
正常情况来说,能陪伴天子封禅,乃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对于好些大臣来说,都能上族谱记一笔。
不过朝中负责此事的史官,应该只会记录下来太子的言行和一品,二品的大员,讲究的还会带上画师,把祭天的景象画下来。
林如海和苏哲两人志趣相投,对这件事可有可无,最好是‘无’,若是他们自己往泰山出游,爬山赏景,当然妙极。
陪着太子一起去,立马就变了味儿,小小翰林,就是个凑数的陪衬,偏生还不得不去。
林如海家去,当下就和妻子说了此事,贾敏抱着林璋,听见这个消息,也没见得多欢欣鼓舞,起身叫人去收拾行装。
贾敏蹙眉道:“泰山那么远,你们兴许还要从方志上写的南天门爬上去,可不会给你们什么轿辇坐!”
从品阶上看,翰林编撰芝麻绿豆的小官,一堆人出去,肯定是先紧着官位大的照料,官儿小的也不能带几个随从摆场子,想要过得舒服点,就得花银子。
林如海亦是一脸的无奈,从妻子手里接过林璋,抱着儿子揉了揉:“这一去少说也要三两月,回来他兴许就真的不认得我了。”
林璋也伸手抱住他爹的胳膊,想要爬起来。
“爹爹,抱……”
林如海又揉一回儿子肉嘟嘟的小脸蛋:“不是抱着你呢”
林璋支棱着小短腿,还是伸着手,想要去勾着父亲的脖颈:“抱!”
林如海把他放下去,林璋又不愿要抱了,自个儿钻到日常放他小玩意儿的框子跟前,去扒拉他那一堆东西。
贾敏微笑着安慰他:“哥儿聪明着,不会忘记的。”
京城另一头的苏家小宅,也是差不多的光景,满院子家丁走来走去,来来回回,忙着给苏哲收拾出远门的行装,见苏哲坐在家里的石凳上发呆,他家奶奶扶着腰走过来,贤惠笑道:
“你放心去,家中也没多少大事,总归还有父亲在。”
苏哲看了一眼妻子,别过眼去,沉默的点头。
听说他能出宫伴驾去封禅,妻子比谁都高兴,想来岳丈那边马上就要叫自己去说话,交代诸多事宜。
果不其然,第二天苏哲就被黄尚书请去喝茶,黄尚书分明知道此次出巡的大臣名单,却还是故意问女婿:“林如海也去”
堂上只得这翁婿二人,静得可怕,坠针可闻。
苏哲坐在下首,恭敬垂眸答道:“是。”
不知为何,黄尚书脸色不太自在,把盖碗放下,又对苏哲语重心长说:“你们同窗之谊,认真经营,将来必定是一分极为有用的助力。”
是啊,黄尚书能爬到今日这个位置稳稳当当呆着十来年,用的就是这一套法子。
无论是与人交朋友,还是和同僚交往,最重要的是分析旁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身边一切资源,物尽其用。
苏哲仍旧端坐着,刻板的点头:“是。”
黄尚书见他寡言少语,知道这位女婿嘴上答应,心里不认同他这一套,年轻人,总是有点锋芒,多磨一磨,他才明了其间的厉害。
他又以退为进叹息道:“圣上偏爱林如海,因为我的缘故,自来有些疏远你,是我连累了你。”
苏哲怎么当得起尚书大人这么说,赶紧起身谢罪,躬着身子:“您言重了,圣上没有偏私,小婿今后会更加兢兢业业,认真当差。”
翁婿俩又是一阵你来我往的机锋,黄尚书才放人回去。
等到苏哲走后,老尚书心里颇不平衡,林探花刚入朝时,他就敏锐感受到,圣上天然对林如海有偏爱,比一般朝臣多几分,还好林如海年轻成不的大气候,没准将来就是个搅弄风云的宠臣。
反正林如海错失了当他女婿的好机会,黄尚书见不得林如海凭着圣上的偏爱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
林如海在差使上没什么大功劳,平日里行事做派又像个孩子,这么多年没多少长进,根本没有学到半点圆融通达,瞧着就是个好骗的单纯模样。
黄尚书费尽心机,左右周旋,才能在圣上那边立住脚跟,林如海天然就那么好命,显得他的机关算尽像是一场笑话。
如今看下来,似乎太子殿下也挺喜欢他。若不是自己当着尚书,女婿苏哲也不会被掣肘,便宜了林如海次次在陛下跟前讨巧。
不过黄尚书转念一想,林如海身后没人帮忙筹谋,瞧着又是个不把官场经营放在心上的蠢样子,得过且过,将来必定翻不出风浪。
现在头疼的是朱谦,黄尚书又不能像朱谦一样,无牵挂的站在太子一方,现在为平衡太子和圣上,左右平衡,愁白了头。
太子提点苏哲去给皇孙教书,就是在释放信号,现下又要苏哲陪着去封禅,黄尚书心那杆秤,不由自主向东宫那边偏了几分。
苏哲闷闷从岳父家回来,想到妻子还在孕中,便在外面平复了一回心绪,回到家中不叫人看出来,借口要去书房忙公务,暂且避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