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1/2)
第九十一章
第九十一章,“诸事回避”
贾敏看着原本快言快语的嫂子,这二年不见,似乎老了许多,鬓边偶尔看见几根银丝。
崔氏仰头看天长叹一声,吐露自己满腹的操心和委屈:“这怎么说得清呢!都说咱们瑚哥儿命不好。”
贾敏一听,眉头倒竖,谁家议亲不忌讳这个,贾瑚婚事突然作罢,贾敏就猜出来肯定是原本议亲的人家出了事情,不过大家忌讳着,面上不提。
贾敏怒道:“谁嚼舌根子,要是有这样的丫鬟婆子,一律撵出去才是。”
崔氏转过身,坐在廊柱旁边的美人靠上,愁眉苦脸,又是一叹。
“唉!”
“瑚哥儿原先本来要定下是的卫家的二姑娘,我见过的,是个周正丫头,说话也爽利,还正经读过书,眼看就要正式找媒人。”
贾敏点点头,这家还是不错的,关键是家里人不乱来:“他家不错,虽然人口少点,但自来规矩。”
见得到妹子认可,崔氏更加难过:“你哥哥觉着还想要个门第更好的儿媳,前儿你来信,我也劝,他还听劝,也没什么心思。可惜今年开春,二姑娘病了一场,过得一个来月,没治回来,才满十四岁,一病就去了。”
说罢滴下泪,赶紧拿着帕子擦了。
原来是这个缘故,贾敏也跟着叹息:“真是可惜……”
都说红颜薄命,有时候就是这样,瞧着不重的小病也会要了命。
崔氏捏着帕子,她是真心满意这个媳妇,奈何有缘无分:“可不是,我去瞧她,她还说自己没福气,这辈子不能当我家媳妇。”
这么一说贾敏就更可惜了,若是那二姑娘好好的,没准明年就能擡进来,看她说话那么懂事,显然是个好相处性子,由不得嫂子可惜。
贾敏:“这些事情,便有天注定,又能奈何。”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崔氏想到最后一回去见卫家二姑娘的场景,马上又红了眼眶:“好好一个姑娘……”
听罢卫家二姑娘的事情,贾敏又想起贾瑚,赶紧问嫂子:“是不是家中有人说瑚哥儿犯克,克死人。”
崔氏点头。
贾敏怒从中起,真是要命,这种事情怎么能乱说,贾瑚议亲的要紧关头,传出去讲究的人家都不会愿意把女儿嫁来,男子的名声也是要紧的。
贾敏又问:“是哪个碎嘴婆子,你当着家不好管,看我不撕了她的嘴。”
崔氏一把拉住小姑,反而还强颜欢笑安抚她:“早被发配到庄子上,一家子都赶走,只是瑚儿的名声,也传出去,说得有模有样,还说瑚儿天生死相,不该活到这个时候,才会克死人。”
看嫂子这样子,那些人肯定说得十分难听,这事儿传的也广,不然崔氏经过多少大风大浪,没来由连着贾母也不待见二嫂。
二嫂家那群婆子,本来就不省心。
贾敏就更气,没准二嫂那边还有个做商人的妹子,别把贾瑚克妻的谣言,传得满处都是。
贾敏气愤极了:“这叫什么话,怎么不见他克着家里的谁,莫要在乎这些,如今暂且避一避,往庙里多点几盏灯,这样的事也不只咱们家有过。”
那些事情,岂是三两句说得明白,崔氏心力交瘁:“老太太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我这当娘的,心里难受。”
贾敏才回到京中,林如海今日一早进宫去,都没见着家人,贾母见了两个外孙说什么也不想叫他们回去,把俩孩子扣在荣国府,贾敏只得暂时自己先回来看一眼。
林如海傍晚十分从宫里出来,贾敏已经从荣国府里回来了,支使着丫鬟们把家里重新布置一回,看见林如海从门外进来,马上就上前和他说:“母亲想他们,留着住几日。”
今日在那边听说贾瑚的流言蜚语,气得她这个当姑姑的见到丈夫都没多亲热。
林如海点头,知道他们在京中待着不长,虽然思念孩子,反而不急于一时,问她:“你如何不住几日”
贾敏尴尬的拢着头发,笑道:“我,我来收拾些东西,再过去住几日。”
她还是忍不住,就把今日在崔氏那里听说的事情一股脑都和林如海说了,瞧着大嫂烦恼的架势,肯定不像是她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说者有心,听者更有心,林如海纳罕,这样大的事情,贾赦那个性子,上回见面居然半句不曾提。
听贾敏说有道士言明贾瑚是天生死相,林如海心头一震:“谁算的瑚哥儿天生死相,活不到这么大”
会不会是那个跛足道人!
这道长并没有算错,前世贾瑚很小就夭折,现在一看,不就是天生死相
贾敏却觉得都这个时候,林如海还在问这样的细枝末节,似乎还想相信的样子,无奈道:“嫂子没说清,这样不吉利的话,何必当真说是什么游方术士。”
林如海依旧穷追不舍问:“那人可有说解法”
贾敏也没问清楚是哪个道士的话,大嫂支支吾吾也说不清,于是道:“还有什么解法,以前我听那些神婆诹的,多半是买替身,点平安灯,家里都弄了。”
贾瑚自小就没少弄这样子的仪式,贾赦还亲自去‘请’过和贾瑚生辰一样的替身送去出家,那一回似乎有点用处,后面几年贾瑚多病的身子就好了,长大到现在,没见什么病灾。
可现在议亲却犯了难,每每各样缘由,总找不到合适人家。
所以贾敏听见道士所言,就觉着肯定是道士想骗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