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1/2)
第一百章
第一百章,“你的黛玉崽已送达”
林如海一时呆住了,胸膛中充满快活的空气,他脸上毫不掩饰露出笑容,上前把两个活宝捉到跟前:
“你们哥俩儿,莫要在此处装腔作势唱双簧,你们母亲呢今日可是请了大夫”
兄弟俩也是乐得咧开嘴咯咯笑,指着主院方向,示意林如海进去。
林如海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去,贾敏仍旧气定神闲坐在传遍摆弄针线,见林如海急匆匆进来,脸上带着跑动以后的红晕。
贾敏放下针线,笑林如海:“这下可好,你那想要女儿的念头,算是着落一半!”
林如海激动的根本坐不住,一时把手背在身后,一时又放到胸前,原地溜达好几个来回,晃来晃去,没有一点儿三品官老爷的庄重平稳:“好好好,这样咱们闺女就生在春天,刚还是花开的时候,最好不过。”
林如海飞快的在脑子里盘算闺女的出生日子,抚掌笑得合不拢嘴。
这开心模样,瞧得贾敏都跟着头大,生男生女都看天意,林如海这非要女儿不可的样子,看得贾敏心累:“你莫要念了,要是真生了小子,你还能把人塞回去。”
林如海忽然想到,自己如此直白肯定会让妻子压力大,念叨着要女儿,可不是和前世念叨着想要儿子传宗接代一样殊途同归。
林如海赶紧自打嘴巴:“是是是,夫人心情舒畅最要紧,只要是夫人生的,什么都好,你可有哪里不适”
贾敏靠在大迎枕上,摸摸还没半点迹象的肚子:“没什么,只是觉得略懒些,若不是你整日念叨,我本想等再稳点才去请大夫,想不到你知道以后更急了。”
贾敏生过两个孩子,对自己是不是有孕,心里有点成算,本来还想等几日,见林如海这么心急,只好赶紧请医来看,好让心心念念的丈夫放心。
林如海责备的看向夫人,苦口婆心:“这事儿原本就该早点说,你看他们两个成日里横冲直撞,打来打去,两兄弟皮厚,磕碰他们不要紧,磕碰到你可不得。”
“若是有哪里不适,千万记得请大夫来看,不怕他们嫌烦,多给诊金就成。”
“那些吃的用的,你想要什么只管说,纵使难得,不过就是花钱买的事……”
林如海开了话匣子,叽叽咕咕说了一大堆,这真是贾敏不太想张扬的缘故,从以前怀着林璋就开始了,丈夫啰嗦得要命。
这回好久才又怀上一个,更是变本加厉,事无巨细安排个没完,日日都要念上一回养生经。
贾敏无奈扶着额头:“真是比嬷嬷还细心。”
嬷嬷和丫鬟在旁见了,连忙笑着恭维贾敏:“这是奶奶的福气,哪家老爷像是我们老爷这么知冷知热会疼人”
贾敏的胎一坐稳,马上就去传信给京城,和母亲分享这个好消息。
荣国府那边收到贾敏的信,知道她又有了胎。
贾母是十分欢喜,尤其林璋他们还在信中说林如海眼巴巴想要闺女,都不许他们去拜送子观音,写得惟妙惟肖,贾元春在旁边给贾母堵信,林璋两兄弟的文字逗得贾母呵呵笑。
贾母坐在自己塌上,乐得见牙不见眼,身边两个裹着纱的丫鬟,一个捶腿一个捏肩,老太太自己拿着美人锤,在腿上敲了几下,笑眯眯的:“好好好,想不到我们林姑爷那么想要个闺女,我也想要个外孙女!”
说完她指一下大儿媳崔氏,让她过来:“你去,把前儿我得的那一盒人参给敏儿送去,他们家肯定会不缺这个,是我的心意,还有咱们家中滋阴养胎的药材,你看着挑,把裁衣裳的缎子预备好,孩子生下来就送!”
崔氏办事一直妥当,但贾母闲不住,就是要交待。
崔氏也笑盈盈的上前凑趣:“看老太太乐的,媳妇儿这就去!”
说完打着帘子出去,贾迎春也跟出去。
贾琏刚从外书房回来,听丫头说扬州那边来信,姑姑又有了的好消息,巴巴到老太太跟前,看过林璋两兄弟寄给他的信,探头探脑溜过去库房找妹妹迎春。
迎春没见着,但是见着了母亲崔氏。
贾琏吊儿郎当依着门,问母亲:“母亲,要是姑姑真如愿以偿,生得一个女儿,年岁刚好相当,依着祖母对宝玉的偏爱,会不会就来个亲上做亲。”
他今日过去的时候宝玉不在,大概是午睡去了,不然宝玉若是醒着,一定要放在贾母跟前的。
贾琏心思活络,没准儿老太太真的会打那个主意,他又不能和旁人说,只能到母亲跟前磨牙。
崔氏瞪儿子一眼:“这话你出去不要乱说,要是叫我知道是咱们这边传出去的,看我不撕了你的皮。”
崔氏也想到这一点,只是如今宝玉年岁小,还有就是贾敏肚子里那个不知是男是女,万一得个女儿,老太太就算有这个心,也要等孩子长到十来岁。
贾琏被母亲批评,红了脸讪讪的挠着脑袋,忙叫母亲饶命,崔氏今日忙的脚不沾地,懒得理他那么多故事,跨过门槛刚想走出去。
贾迎春托着三支人参从库房内间走出来,眼皮也不掀:“祖母没准真会这么想,除非宝玉将来有大造化,读书科举上颇有进益,不然只从家世上讲,纵使姑姑真得了女儿,宝玉配不上的。”
迎春把三支人参给崔氏过目,崔氏每根拿出来看一眼,见其中有一个根须不全,摇头道:“这根虽然粗壮,但模样不好,你再去找找,还是要找看得过眼,拿出去好看的。”
既然挑药材,贾迎春肯定是紧着实用的,挑年头长粗壮的货,卖相不一定是最好。
崔氏交代过,捏着帕子匆匆走了,不知要去处置什么事情。
贾迎春刚想折回去,贾琏巴巴上去拉住她,脸上依旧笑嘻嘻道:“好妹妹,话完没说还,宝玉衔玉而生,天生异象,怎么就配不得了”
贾迎春瞅了哥哥一眼,心道他这不是明知故问,二叔才多大官,林姑父现在就是三品,过些年不知是几品,宝玉怎么能配。
那块石头,就只有家里人当个宝,别人家未必放在心上,今后就算宝玉能读书,但而今的局势,圣上不想老世家出头,最好的结果可能也和隔壁东府的敬大伯差不多。
何况前面还有贾瑚和贾琏两个哥哥,怎么说爵位也落不到宝玉身上,拿什么来配姑姑的女儿
贾迎春虽然文静,心里面考量的事情多得很,反正她自个儿觉着,除非宝玉将来是个神童,也像林姑父一样十七八岁中一个探花回来。
不然,悬得很。
贾琏无聊得紧,围上去央求道:“我晓得妹妹话儿虽少,但是心里主意多,你就与我说说”
贾迎春仍是懒得理他,外面丫鬟婆子忽然大声道:“大姑娘,珠大奶奶,你们也来了!”
听见李纨也在,贾琏这下子可不好缠着妹妹再问,自己从侧门避出去,贾迎春捧着人参走出去,看见贾元春和李纨姑嫂,摇摇摆摆过来的了。
贾元春和李纨裹着香风进来,姊妹间见过礼,贾元春笑道:“我们两个才从老太太那边过来帮忙。”
这话的意思是,老太太让她们来的,不是她们上赶着往上凑。
贾迎春微笑着往里让:“你们来的正好,我年纪小,正愁没人参详。”
贾迎春只当自己没主意,让贾元春和李纨帮忙看看预备什么药材合适。李纨已不是第一回来荣国府的库房,仍是要为里面的东西惊叹。
精致的屏风摆件就堆了一屋子,碗碟瓷器也是半个屋子,那些凳子桌椅,在荣国府人眼里只是笨重占地方的木头家伙,这边的药材库,也是堆满了珍奇药材。
有别人送的,更有送别人的,还有庄子上孝敬的,府里不缺这些东西,一个收拾不好,还有霉烂坏的。
李纨和贾元春是从老太太那边来的。
提了一嘴让她们姑嫂过来帮忙的人,和贾迎春猜得一样,就是素来不太爱说话的王夫人。
李纨跟在贾元春后面过来,面上带着得体的笑意,但她做媳妇的心里门儿清,婆母是想要知道荣国府里又有多少好东西偏了姑姑。
想到此处,李纨心头一阵疲惫,这个婆母心眼比不得伯母崔氏大度,先前宝玉出生,姑姑那边也没少送好东西来。
说得好听,要有来有往,实际上巴不得只进不出,什么都归二房。
李纨虽是二房媳妇,心里认为这样不妥,要是哪边都心不宽,将来肯定是乱家之源,比起婆母,李纨自己也更喜欢读书多的伯母崔氏。
但当媳妇的,半点不敢表现出来,每日送贾珠出去读书以后,就到王夫人屋里立规矩。
前儿宝玉周岁闹成那个样子,李纨娘家人就担心,李纨若是真添孩子,和这个宝玉年岁相差不大,旁人肯定偏着宝玉。
这时候贾元春忽然递过来一盒东西到李纨眼前:“嫂子你看这个如何”
李纨见似乎是一盒子益母草,点头笑道:“自然是极妥当的。”
贾元春是家里头一个姑娘,在老太太跟前长大,也是金尊玉贵教养着,通身都是大户人家贵女的气派,雍容华贵。
李纨为人低调谦和,贾元春说什么就是什么,出门前母亲交代过,小姑子留不得几年,莫要生出嫌隙,以后在婆母更前才有好日子过,李纨小心应对,当下和小姑相处的还算好。
听说姑奶奶才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娇贵,李纨无缘得见,不由心生向往,她小的时候,没少听婶婶们念叨,林探花生得如何美貌,得中探花娶佳人,比话本子里写的还传奇。
看老太太的模样,嫁出去的女儿依旧那么挂心,府里的传言肯定错不了,李纨心底一叹,怪不得婆母这样的性子和那位姑姑不对付。
正当此时,贾元春被药材味儿熏得打了几个喷嚏,李纨赶紧把自己的帕子递出去,又带贾元春出去通气,挑出几样东西和贾迎春一起拿着再去给伯母过目。
崔氏才去放了对牌回来,看见两个姑娘一起来找自己,笑盈盈夸一回贾元春和贾迎春会办事,叫人把药材都仔细包起来,明儿送东西的人就上路。
贾琏想和妹妹说会儿话,半道被打断,心里很没意思,自己闷闷又往外书房去,遇到贾赦回来换衣裳,刚好贾赦要出门作客,顺手就把贾琏带出去见世面。
第二日,荣国府里拉了一马车东西出去,王夫人看着肉疼。
……
扬州的巡盐御史林大人最近在公务上十分上进,前几年定章程。
林如海督促各位下属,把条文落到实处,又找来好多家商户模拟,征询各地下属盐司的意见,力争让盐引派发公平,控制盐商加价谋取暴利。
这件事说着简单,但林如海从七月里一直盯到十一月才办妥当,又写成折子,呈递到京城。
他为什么这么努力
还不是目光长远,想着一劳永逸!
每年开年以后依着朝廷的安排派发盐引,从开年到三四月都不得空,黛玉出生在二月里,林如海想到黛玉出生以后他还要在府衙忙来忙去……
他不能接受!闺女出生以后自己不能长久陪在身边,还要苦哈哈在衙门给朝廷打工,况且整日心不在焉,也没法子好好当差。
促进改革,加快效率,明晰步骤,活儿干完了大家一起偷闲,不是你好我好,个个都好
显然大部分人都是这个心思,事情进行的十分顺利,除去一小部分巴不得盐商各处碰壁贿赂银子的下属,其余人还不敢在林如海眼皮底子
扬州府上下默契的达成共识——林如海上面有人,惹不得。
这几年干得好,每人都有受益,巡视的钦差从来没为难过扬州地界的官员,大家每年考核都是优,熬过三年都是升官的料。
众人齐心协力,一起飞升,不好吗
反正大家都奔着政绩去,将来要是能进京入内阁,再忙着站队斗得你死我活也不迟!
朝廷看到江南盐司上下齐心投身改革十分欣慰,马上就批了折子,允许林如海试验自己的改革方案。
圣上还特意下把江南两道的盐司都表彰一番,专门督促各道官员,诸如知,知州,节度使要听林如海的指挥,确保盐税尽快运回京城。
于是十二月里,江南的盐司衙门就把盐引凭据都预备好,库房也收拾好,每人分工也上下明确,再把江南每个片区派发时间张榜工部,下达各处商会,只等来年过完年,大约一个半月就能全部派完,收缴盐税,报送朝廷。
朝廷早得银两,对于一年的开支更好做谋划,六部大臣们还在商议,是否把盐税收缴时间再调回年底,户部好统筹银两。
公事上进行的顺利,私事上林如海更高兴。
贾敏这回有孕还真没什么地方难受,也就一开始懒了小半个月,后面不见害喜,精神头也好,因为怀孕略胖了点,整个人看山去简直活脱脱一朵人间富贵花。
更有一个好消息,林家的下人终于找到甄士隐了。
正好年底,腊月二十五。
原本林如海派常安回老宅去盯着守宅子的仆人洒扫院子,整理祠堂,他在不能回去拜祭,宗祠务必要认真清理,求先祖保佑。
常安在老宅内上下巡视,见祠堂里有几盏供灯和许多灯笼都旧了,亲自叫人驾车去采买,可巧路过甄家那条巷子。
林如海怎么也想不到,寻摸了那么久的人,就在姑苏,苦苦寻觅多年,那是踏破铁皮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功夫。
常安回来扬州报信的时候,都翻过年去,已经是正月十五。
常安绘声绘色讲述着去年腊月二十五的惊险见闻:
“那户甄姓人家隔壁的庙里烛火倒了,小庙烧了大半个院子,旁边好些人家都受到波及,还好风不大,大家都忙着救火,乱糟糟的,差点没把家里的姐儿丢了!还是小的捡着了孩子。”
林如海前世不知香菱丢失的细节,只知道香菱被弄丢,也许就是忙忙乱乱,方才弄丢的。
听常安的说法,香菱原先也是小富之家,可怜遭难竟是被卖为奴婢,被折磨致死。
贾敏拈着一枚榛子,听常安捡着孩子,有些后怕的摸摸自己显怀的肚子:“怎么会被你捡着”
常安摇头:“小人也不知,反正那孩子不知被谁放在街旁的石头上坐着,吓得直哭。小的见半日不来人,就把孩子先抱到马车上避风。后面等火灭了去寻人,甄家奶奶吓得魂儿都快掉了,听说交给小厮带着出去避火。”
常安说着也开始抱怨那家小厮:“好没成算,那么伶俐一个丫头,额头上天然一个胭脂记号,长大了必是一个美人,要是被拐子捞走,真造孽!”
这样漂亮的丫头,真被拐去,在江南一带会被精心养成瘦马,卖到旁人家为奴为婢,要不就是在楼子里接客。
常安他们跟着两个哥儿出门,最怕就是孩子丢了,满眼满身都要盯着。就连自家那几个孩子,家里人出去都不敢放松,那个小厮还真是,无德无义。
常安后面还听说小厮怕主家责备,自己卷几样值钱东西跑了,官府正在缉拿。
嬷嬷们见林璋和林珺兄弟俩排排坐在一张圈椅上,听得一愣一愣,连忙也说到:“哥儿听见不曾,出门不许乱跑,像是你们这样长得好看的,拐子最喜欢。”
林璋和林珺这样清秀白净的小模样,一些达官显贵最喜欢的小厮,买回去又当下人,又当娈童。将来长大腻了,好心的会放了籍,让他自去谋生,坏心眼的照样转手卖掉,或者发到庄子里为奴。
两兄弟被吓得一激灵,绞着手指,重重点头,一想到自己被拐走,今后见不得父亲母亲和哥哥,林家老二眼睛红红,吧嗒吧嗒开始掉金豆子,紧紧抱着哥哥的手臂,生怕有人把自己拐走,原先林珺很想去看十五灯会,现下似乎也没那么想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