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 > 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百零二章(1/2)

目录

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百零二章,“我们都被皇帝耍了”

“……两淮巡演御史林如海,承沐天恩,勤勉政事,民有所安,表德优贤,元功懋德,膺兹重望,擢江南提督……”

林如海身子僵了大半,他知道朱谦一来就没好事,想不到竟然是这样一件不得的坏事!

“林如海,林大人,还不速速接旨。”

“臣,谢主隆恩,武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干官员皆呆呆的跪在原地,头也不敢擡,只能从余光中瞥见林大人接过黑脸长须大人手上的圣旨。

他们没听错吧

圣上要林大人去做什么

江南提督,那是仙风道骨,温文尔雅的林大人该做的事吗迄今为止,朝廷从未让江南人士担任此职位。

而今林如海籍贯如何都不要紧,江南提督驻军松江,那边肯定出大事了。

倒霉的林大人啊!他到底暗中得罪了谁是不是挡了哪位贵人的财路,竟是把林如海推上这个位置他于死地!!

龙椅上那一位,明显要把林如海推出去当挡箭牌,一个处置不妙,林如海和家里的妻子儿女,只有万劫不复的料。

大人们的眼里充满对林如海的同情。

“朱谦接旨……”

“……朱谦,为官清廉,卓有政绩,安民忠君,表德优贤,元功懋德,膺兹重望,擢两淮巡盐御史……”

一干官员此刻几乎石化,朝廷竟然把下一任巡盐御史都安排好了。

原来这位黑脸严肃的大人是朱谦!

黑面判官朱谦……

林如海听见身后的同僚们倒吸凉气的声响,众人控制不住惊讶的感叹。

“啊,这”

从今以后肯定没好日子过,这位朱大人,在官场之上享有铁判官的恶名,人尽皆知,偏生他还深得圣上和太子的倚重,有恃无恐,落在他手上,讨不了好!

大臣们在官场上混,肯定能嗅到圣上太子不和的气息,暗地里大部分官员都悄悄站队。

有些人风头无双得圣上重用,有人韬光养晦少给太子麻烦,将来太子登基,势必会有新旧势力更替,他们这种前朝安分的大臣,大多会被重用。

许多被朱谦整治过的官员,暗里都等着将来太子登基,朱谦被治罪。唯有林如海心里明镜儿似的,朱谦到太子一朝,被打磨得更加锋利,是朝廷最快,最好用的刀,出鞘就见血。

林如海原本以为这一世在盐税上仔细做账,兢兢业业办差,应该可以免于一难,而且这辈子他和朱谦关系还特别好。

没想到朱谦这把刀还是被朝廷支使过来,用另一种方式,先宰林如海。

江南提督,此等要职。林如海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担得起

纵使林家祖上以军功起家,五代列侯,早在林如海祖父那一辈已是干干净净退出军营,偏居江南,以读书为主业,捡着清贵的名声,诗书传家。

也是林家识趣,给朝廷勋贵都做出表率,投桃报李,圣上又大大方方给林家的爵位续了两代。

朝廷上下,尤其高高坐龙椅上那一位,肯定知道林如海担不起此职,更不会管理军营,因此专门指派朱谦和义忠王南下,露出明牌,故意把林如海推在前面当傀儡。

此举杜绝林如海与京城勋贵勾结的可能,敲打那些蠢蠢欲动的世家,除非你们的家族向林家一样与军方再无瓜葛,子息凋零,后代科举才华卓越,才能被朝廷‘重用’。

林如海是皇帝立起来的靶子,也是皇家满意的‘表率’。

林如海现在心底已经骂了一箩筐脏话,接着想骂下一箩筐。

“恭贺,恭贺林大人升迁。”

“恭贺大人。”

“唉……”

恭贺之声不绝于耳,众位官员都极有眼色,看着钦差和王爷的架势,与林如海还有话说,官员们挨着墙边瞧瞧散了,林家的百日酒,今日是喝不成喽!

太荒唐了!

盐司衙门上下都为林如海捏一把汗,也为将来自己的官途担忧。

等人散得差不多,朱谦原本硬邦邦冷冰冰的面容才有所缓和,上前对林如海道:“还请大人,往驿管一叙。”

“下官家中……”

林如海拱手,平复心绪,深吸一口气:“下官小女百日,于家中略备薄酒,还请王爷王爷和朱大人赏光,往贱宅一叙。”

不想今日还是这样的大日子,朱谦一瞬间意识到,方才大人们在门口站得这样齐整,兴许是去林家赴宴。

看来他和义忠王,还真是掀桌来了。

只愿林如海不要觉得自己晦气。

林如海开口相邀,二人欣然前往,行至林家宅邸,正门大开,天色阴沉昏暗,下人们打着灯笼在门口相迎。

缓步跨进大门,处处是江南园林的旖旎巧思,纵使天色不好,义忠王品度一二,倒是把自己的撷芳园比下去了。

义忠王言语间颇有些阴阳怪气,笑道:“林大人还是会享受,若这一处地方都叫做贱宅,世间没有好去处了。”

林如海只当没听出他言语中的讥讽,坦然道:“王爷过奖,此处是祖上置办的产业,家父精于此道,下官不过沾光而已。”

义忠王讨了个没趣,目之所见也不是什么奇花异草,只是格局布置十分用心,不见奢华,人力心血所为,自己再酸下去,反而显得当王爷的小家子气。

林如海引着二人入花厅,请义忠王上座。

方才坐定,林如海没心思讲冠冕堂皇的场面话,直接开口:“敢问二位来使,下官何时启程”

朱谦答:“明日。”

林如海沉默,执起青瓷酒壶,为二位贵客斟酒,义忠王饮下一盏润喉,轻轻击掌,跟在他身边的随从上前,放下肩头背着的布包。

义忠王笑道:“这是大人的官服,大人可会骑马”

……

三人在花厅饮酒,贾敏却在屋内心神不宁,把刚刚引人进来的小厮叫到跟前:“怎么回事,老爷不是说今日邀请同僚赴宴,刚刚叫人回来传话撤桌,现在带回来的是谁”

小厮腿也在抽筋打转儿,抖抖索索:“奶奶,是朱大人和,和义忠王殿下。”

贾敏叹气,不成用。

贾敏见管事的常安和常吉都匆匆进来,赶紧吩咐二人:“你从角门出去,往那几位大人家,仔细打探一回,这两人过来,朝廷中有什么旨意”

两人跟着林如海最久,比谁都知道那二位都不是简单角色,神情严肃,垂头领命,脚上一刻不停,赶紧出门探听消息。

“去把冷先生请……罢了,他腿脚不便。”

贾敏本来想去请先生商议,但冷二先生离开官场多年,想来也商议不出结果。

这个时候贾敏来不及盯着家里那一对活宝,此刻林璋和林珺已经摸到了花厅外,远远看见席面上的三个人。

除了他们的父亲,有一个黑脸大胡子,还有坐在主位的,看打扮像是皇室中人。

林璋拍拍兄弟的肩膀:“林墩子,你先去。”

林老二小声问:“我去做什么”

林璋又给弟弟支招:“你去撒娇,我再出去,你记着,你是听见父亲回来了,心里高兴。”

林璋怕弟弟不懂,反问他:“懂吗”

林墩子小嘴抿着,神情严肃而专注,点头道:“知道。”

说完,林珺说时迟那时快,一下蹦蹦跳跳蹿出去,声音嗲嗲的:“爹爹,你回来了我还担心下雨,你被大雨拦路回不来。”

林老二上去见到两个生人,也不怕,笑眯眯的大大方方作揖行礼。

“二位伯伯好。”

说完,一头就扎进他爹怀里,闹着要吃桌上的虾仁,林如海顺手给他夹了一个。

林璋随后也走过来,先对着那两人请安。

“见过二位伯父。”

管他们是谁,反正看着都比他爹大,叫伯父错不了,若是不小心叫错了,那这两人该回去反思自己为何长得那么老。

林璋和林珺打破了原先僵持的气氛,义忠王看着林璋,露出笑颜:“这是璋儿吧长这么大了。”

朱谦赶紧道:“璋儿,这位是义忠王爷。”

林璋把林墩子拉过来,兄弟俩上前再拜,不卑不亢:“见过王爷,王爷早年赠与学生的珠串,学生一直珍藏。”

义忠王让二人免礼。

两兄弟又上前拜过朱谦:“朱伯伯。”

朱谦留着大胡子,天色太暗,林璋在远处认不出,但是他开口讲话时,林璋听声音认出来了。

朱谦亦是感叹:“璋儿已经长这么大了。”

原先梅姑有过一回孩子,只是没养住滑胎了,至此以后梅姑身子便不太好。林如海少年丧父丧母,而今家中儿女双全,其乐融融,朱谦羡慕的同时,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想到这回把林如海牵扯进来,心底很是愧疚。

有人在心里想,有人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义忠王道:

“林大人儿女双全,承欢膝下,着实叫人羡慕。”

“本王这回来得急,下回把礼物给你们补上,你们喜欢什么,和本王说。本王旁的不多,宝贝挺多。”

林璋笑答道:“长者赐,不敢辞,王爷送什么都行。”

林如海又对两兄弟道:“你们先下去……”

林璋听话,领着弟弟行礼告辞。

义忠王正觉得林如海这俩儿子有趣,原本想逗一逗,被扫了兴致,故意又道:“不是说女儿百日,听闻林大人最疼爱女儿,可否舍得抱出来让我们长辈瞧一瞧”

这位王爷自小娇惯,想一出是一出。

朱谦咳了一声:“王爷,吾等风尘仆仆,还是改日再见。”

义忠王尴尬一笑,自嘲道:“你说的对,也是……本王一身臭汗。”

林如海忽然开口:“王爷,朱大人,圣上要下官做什么,还请明示。”

自己这身板,又不是从小习武,圣上疯了才会让他出去冲锋陷阵,带兵打仗。

义忠王也懒得打哈哈:“旨意上写的分明,大人只管穿上官袍,与我们二人一齐过去,朝廷自有安排。”

朱谦又道:“我记得林大人,应当会骑马。”

林如海颔首:“下官虽学艺不精,但已够用。”

说完正事,三人还真是认真饮酒吃席,林如海作为东道,尽心尽力,为两人介绍扬州风味。

……

常安等人已经从外面探到消息,回家报给贾敏。

贾敏听完,眼前一黑。

女子产后多有血亏之症,贾敏一直在调理,今日忧心忡忡,晚间水米未进,听说林如海被挤兑到江南提督的位置,腿脚发软。

“什么!”

丫鬟们赶紧把人扶住:“太太!”

贾敏稳住心神,深深呼吸:“无事……我略坐一会儿就好,你们赶紧去,从小门,把冷先生请进来!”

江南提督,从一品大员,这不是升官,这是要命!

冷先生被小厮们搀扶过来,他路上已听下人说过,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却装作风轻云淡的样子,安抚贾敏:

“正因大人是文官,又是江南一带圣上最能信任的一个,朝廷才会动这个念头。夫人只管放心,当下还有义忠王爷和钦差在,大人一定不会有事。”

“可是……”

林家不能自乱阵脚,冷二先生微笑道:“林大人肯定要出门几日,夫人还请安心预备衣衫。”

两人说话间,林如海那边宴席已散,从外面走进来,他先给冷二先生行礼致谢:“大半夜的,叨扰先生了。”

冷二先生笑着问:“夫人忧心,故而请老夫进来商议,不知大人何时启程”

林如海答:“明日。”

贾敏绞着帕子,心里慌得像是揣了一只兔子。

冷二先生拱手:“大人福泽深厚,此一去,走的是通天之道,在下预祝大人凯旋。”

贾敏一夜未睡,给林如海预备换洗的衣裳,让林如海把家里最靠得住的常安和常吉都带去,林如海却做主让他们守家,点了勇武可靠的四个小厮。

林璋也是一夜没睡好,清晨天蒙蒙亮,贾敏和孩子们一起把林如海送到大门口。

林璋懂事了,他感受到这次父亲出门的不同寻常,有些害怕:“父亲!”

林如海拍拍儿子的肩膀:“你是长兄,在家中好生看顾姊妹,孝敬母亲,为父去去就回。”

林如海又把还在襁褓中睡梦酣沉的黛玉接过来,亲亲他的小脸:“你爹,当大官去咯,等着爹爹回来。”

义忠王和朱谦在远处候着,看见林如海和家人依依不舍,显得他们好像做了天大的恶事。

…………

朝廷为何就忽然急诏林如海升任江南提督,此事还要从十日前说起。

那日大朝,圣上与众臣道:“江南提督赵显染病不起,上折子请朝廷另派官员主事,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举荐之人,速速递上来。”

朝臣小声议论起来,江南提督居然病重了

唯有心底有鬼那几位大臣,心里咯噔一声,那事果然不能再瞒下去,圣上已经知道江南提督病重。

此时礼部尚书黄大人出列,声音苍老嘶哑:“圣上,老臣以为,当下军务各处调动不易,应举荐熟悉江南军务的大臣速去江南主持大局。”

圣上点点头:“你说的有理,爱卿心中可有人选”

礼部尚书又道:“老臣惭愧,老臣不识军务,暂无人选。”

圣上又问兵部:“兵部可有人选”

兵部尚书踌躇上前,他们并未收到江南提督病重的消息,莫不是圣上的密旨。

兵部尚书硬着头皮道:“圣上,此事事关重大,容臣等再议。”

圣上也没有责问兵部失职,和颜悦色对众臣道:“三日之内,务必拟定,诸位大臣若有举荐者,上折子呈递。”

一干大臣齐齐答道:“臣等谨遵圣命。”

六月的京城,夏风燥热,许久不曾落雨,鸣蝉聒噪,催命一般的叫,院子外的梧桐被晒蔫,低头耷耳,烤的半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