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1/2)
第180章
霍云安与黛玉交心,摸着黛玉黑黝黝的小辫子,把她头上的珠花扶正,语重心长道:
“嫂嫂命好,能嫁给你哥哥,家中上下都知书达理,父亲和母亲都十分开明,还有玉儿作伴,但也是如今生了哥儿,心里才略踏实些。”
霍云安也舍不得小姑出门,林家已是京城里一等一的人家。
黛玉秉性善良,心思细腻,那些个人家里多少腌臜事,说着是女大当嫁,但霍云安瞧着就是把黛玉往火坑里推。
反正在霍云安这个嫂嫂眼中,谁都配不得黛玉。
说句忤逆不敬的话,就是天家后宅,霍云安都嫌脏。
霍云安冲黛玉笑笑,拍拍她的后背:“莫要烦恼了,还有父亲母亲在。”
黛玉站起来,伸伸手,舒活一番,方才道:“懒得烦恼,而今我忙着做集子,不知冷先生何时到京城,我还想劳烦他老人家,给我提个序,沾一沾他的光。”
冷先生似乎很不愿来京,路上走得慢吞吞,东游西荡,现在还离着京城好几百里地。
黛玉有条不紊编着自己的书册,文字增删,插图修改,每日从早忙到晚。
就连在宫里当差的父亲和哥哥,都没她勤勉。
忙自己的事,和应付着忙天家的事,当然不同。
宫里面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宫里大封六宫,甄家那位贵人封了太妃。”
听林如海带来的消息,贾敏想起来拿那位太妃却比她还年轻。
“太上皇还在世,圣上为了面上好看,品阶之上倒是从不吝啬。”
品阶不吝啬又如何,一入宫门,虚耗了几十年青春。
前世这位太妃先归西,宁荣二府忙着奔丧的时候,在道观修行的贾敬吞丹而亡,再是贾珍国孝家孝期间吃喝嫖赌。
想想就头疼。
也要三四年后的事,贾珍那个家伙,近来还算安分,只愿贾敬现在不住庙炼丹,多活几年。
太上皇党羽中,北静王,忠顺王走得很近,前世这两家其实不太对付,当下却面上瞧着还成。
至于南安郡王依旧当着他的墙头草,不知要往那边倒。
贾敏见林如海出神,轻轻唤了一声:“老爷在想什么”
林如海低头饮茶,掩饰过去:“没什么。”
甄家京城没几个人,先前甄家的夫人带着姑娘还在回京城的路上,众人想恭贺一二,都找不到去处。
今年虽有地方报灾,不见大饥荒,朝廷赈灾钱款尚能支持,北面和亲略有成效,这半年来互不相扰。
再赶着就是崔氏的寿辰,她今年本命生日,整好四十八岁,老太太给她做寿,就要热闹冲一冲。
等到五十岁,还有一场大的。
只是也越不过贾母,贾敏自个人先去,黛玉定制的雕版有一处要紧地方需要改,故而晚一些出发。
贾敏一去,还没见老太太,就见今日过寿的崔氏在荣禧堂外的院门那和几个嬷嬷模样的人说话。
见贾敏过来,那些嬷嬷取了对牌就先去办事。
贾敏上前笑道:“说是嫂子过大寿,怎么寿星还不得闲”
崔氏满面红光,今日穿着一身织金红断面的比甲,真是本命年穿红辟邪。
只是崔氏高兴的才不是生辰,见到贾敏忍不住就和她分享家中的好消息:
“桂哥儿他娘肚里有了动静,而今日子浅,不劳动她,叫她好好养身子,那才是要紧事。”
这才是最好的生辰礼,谢天谢地,她们大房又要添孩子了。
贾敏连忙恭喜她:“嫂嫂还真是会心疼儿媳。”
两人一起进到院里。
崔氏打趣贾敏:“你不是也疼儿媳瞧那模样,还像小姑娘似的,谁知道她当娘了!”
她的迎春丫头,恐怕就难了。
不是迎春丫头的问题,而是那位十一皇子不成,心里有计较的人,万万不敢在迎春跟前提这个。
崔氏边走边说:“探丫头倒是懂事,渐渐能帮上许多忙,她愿意学,我也多教她一点,可惜不能和你讨了玉儿来帮忙。”
提起闺女,贾敏不由面上带笑:“她最近忙得很,不得空,今日要迟些过来,还让我给大舅母道恼。”
崔氏知道黛玉历来最有主意,也会翻出很多新玩意儿。
“琏儿还说,玉儿的文章写得像模像样,他都不如。我还笑他,琏儿读了几本书,玉儿又读了几本书。”
两人还没走到贾母正屋,报信的小丫头急急忙忙跑进来:“太太,姑奶奶回来了!林姑娘,林家大奶奶也到了!”
迎春她们来了,贾敏和崔氏停住步子,索性等她们一起。
见到迎春打扮得华丽,一整套的金丝头面,是宫里内造的手笔。
崔氏笑道:“你们俩怎么一起来的。”
黛玉上前给舅母请安:“给舅母祝寿,我们却不是一起来的,就在门口遇上,一起进来。”
崔氏点点头,又拉着迎春问:“十一王爷身子可大安了”
迎春露出一个得体的笑容,她嫁给十一皇子,各色宫宴去过几回,言行举止越发庄重。
“这几日略好些,怕过了病气,让我给母亲赔罪呢!”
崔氏还想再问,正屋里鹦哥打着帘子出来,说是老太太请。
众人也不好继续叙话,赶紧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