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炮灰她不愿牺牲了呀(快穿) > 女郎不吃药-10(修)

女郎不吃药-10(修)(1/2)

目录

女郎不吃药-10(修)

贾氏能白手起家,一个女子白手起家开了十二间店铺,自然不能是愚笨的。听到女儿讲了马场大哥跌落的事情,加上寺庙里的事情,贾氏是相信女儿的。那两位贵公子也不像这么无趣说谎的人。

那么,侄女为什么想要置她于死地呢?

贾氏想了半日也没有头绪。

管事过来说,该是给她娘家送银子的时候了。

贾氏现在正烦躁不想说话,让管事先下去。

送银子?贾氏突然就觉醒过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自己亲娘在后面出主意吧,自己没了,自己挣下来的这偌大的家产岂不是她弟弟的?

想通了这些,贾氏有些心痛。她接了娘家一家到许城,给房住,给吃的,却是养大了他们的心。

贾氏让人唤来了管事,“给够一个人的粮食就行,也不要多,一月一月的给。”

管事愕然,夫人这是和那边要断了?知道送粮这事讨不了好,他派了一个机灵的送过去。

老太太算着日子,早就在门外等,看到只有一袋米粮,怔住。一旁的贾叶母亲刘氏随即问道:“这……是不是搞错了?”

下人道:“没有错。夫人说下月还按这个数送。至于为什么,夫人说你们心里清楚。”

老太太和刘氏对视一眼,难道是让贾叶做的事情被察觉了?

刘氏有些慌了,这可如何是好?她还打算即使女儿失手了,成不了事。至少在女儿成亲的时候,小姑子也能送上一笔陪嫁。如今……

“娘,这事可怎么办?”

老太太说道:“别急,等过些日子我去看看再说。”

可惜,这次贾氏铁了心,老太太和刘氏几次上门都被挡在门外。哭也没用,贾氏放话,再这样,就收回他们住的宅子,滚回老宅去。

老太太愿意回家养老,村里还有熟识的老太太可以打打牌。

但她儿子不愿意呀,只有灰溜溜地回到女儿给的宅子,安份地住下。

另一人却能顺利地进贾府。

沈安第二日就带着古筝到了贾府,先是向贾氏请安,送上不贵不轻的伴手礼,说了一会儿客套话,便聊起了天。

贾氏也是有意试探他,摸清了他的家底。也不是贾氏能耐会套话,实在是沈安主动得很,恨不得将自己的祖宗十八代都一次性说清楚。

贾氏:“……”倒也不必!

人倒是很好,可为什么就看上了女儿呢?不是贾氏自己敝帚自珍,实在是小伙子条件太优秀,长得好家中富裕还未婚,怎么就瞎眼地瞧上了和离在家的女儿呢?要不是确定女儿从来没有来过许城,贾氏都要怀疑两人早就认识了。

罢,罢,罢,这对女儿来说是好事,对自家有利的事情,贾氏自然不会拒绝。

让他们自己去谈吧,不成的话,自己还是能养得起女儿一辈子的。

遂让人去请了女儿,让两个婆子陪着去了琴房。

楚茨是喜欢弹古筝的,收下古筝就对沈安道:“谢谢沈公子,为答谢公子救母之恩,还请公子听我谈一曲。”

楚茨手指翻飞,拨弄琴弦,“一首《女儿情》。”

琴房中,一位美人头上圆润饱满的珍珠与身后的仕女画重叠。

楚茨周身细纱素裙,低垂着头,领如蝤蛴,如玉雕成。

琴声缠绵,似在倾诉,又似在追忆。

沈安一瞬迷惑,无数的记忆冲刷而来,他闭目追忆。

再睁眼时,眼前一片清明,低沉道:“楚茨——”

.

柳大夫举家搬到许城后,医馆正式开业。她自己倒是不会经常去,有沈安帮忙着照看,不会有事。她常常会看柳大夫的医案,柳大夫出身草莽,路子和科班出身的不一样,行医是另一种思路。

楚茨觉得有趣有用,学得认真。

贾氏知道女儿想开铺子,便有意带着她到店里四处看看,手把手教她:怎么进货,怎么判断市场销路,怎么安置人员……

贾氏恨不得事无巨细地将自己一生的经验都传授给她。

今日看的是成衣店,贾氏让掌柜拿了各式衣服,仔细教她辨别衣料的好坏,绣娘的手工,一直忙了一天才有空去用饭。

“娘,你和杨叔是怎么认识的?总不会是靠着媒人牵线的吧?”坐在马车里,楚茨问道。

和女儿说起自己当年的事情,贾氏觉得有些尴尬,不过也没有隐瞒:“当年我和你爹和离后,独自在许城打拼,一直到有了自己的十间店以后。觉得自己是累了,身边也没有个说话的人,更主要的是没有子女。想到自己辛苦挣来的店就要拱手送给你小舅舅,我心里自然是不甘的。心里便有了个主意,一是想找个知我冷暖的人,二也是想要个自己的孩子。”

“有一日我和管事送货后,各自回家,路上马车就撞晕了你杨叔。当即就将人送到了医馆,大夫说不重,修养几日就好了。我怕被讹诈,留下治病养伤的银子就悄悄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