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姐妹-9(1/2)
两姐妹-9
趁着天黑,楚茨和秋月将野猪肉熏了出来,可惜没有许多盐。熏制一下,勉强延长一下保存时间。
她拿了一块猪肉煮上,里面放些板栗。
楚茨叹了一口气,板栗再好吃,每天的吃,一日三顿的吃,也是吃烦了的。但愿今日能换些粮食,换换口味。
熏好了肉,楚茨用灶膛里的烧过的细枝条给自己画了两道浓浓的眉毛。她画得很仔细,仔细地勾勒出一根根眉毛,最后还换上了彭山布兜里的男式衣服。待她收拾整齐,打眼一看,就是个年轻的小后生。
在大姐和彭山的千叮咛万嘱咐之下,楚茨背上三分之一的野猪肉往镇上出发。
路上原本会经过一条五米多宽的大河,原本是有摆渡人,一趟收一文钱。不过现在河水早就干涸了,干涸的河床成了道路。河床里,依然还有不死心的人,在里面深挖,期盼能找到一些吃的。楚茨走近时,靠近河沿的一位老人防备地看着楚茨,一副生怕被抢了地盘的模样。
干旱三年,让人为了一口吃的,做什么事情都可以。
看着白发苍苍,瘦得像枯树一样的老人,楚茨心里不好受。
路上不是没有人觊觎她背后的背篼,偶尔有跟着她准备趁机打劫的,被她手中的打狗棍凶悍地打开了。
走了近一个时辰,午时的时候,楚茨走到镇上。她先是在不大的镇上走了一圈,街上的商铺大半已关闭。随后她走到北街,找到门口有一株桂花树的人家,叩门。
等了片刻,里面传出一个妇人的声音道:“谁呀?”
“彭家的。”楚茨按照彭山教的,回答道。
里面的人听了,迅速地打开了木门,一个身着橙色衣妇人面带喜色,将她拉进去说话。
楚茨跟着她,一路走到厨房。
“彭家的,可是在山里打了好东西?”
楚茨点点头。
“哎呦,真是太好了!”
“刘姐姐,我这次带的是野猪肉。”楚茨从背篼里拿出早准备好的两条野猪肉。
妇人看到膘肥厚实的肉,眼睛都亮了。全家已经许久没有吃过肉了,有了这肉,小儿子也不会瘦成皮包骨了,个头也能再长一长了。
“彭家的,我这还是第一次见你。不知道怎么称呼?”妇人笑着问。
楚茨道:“刘姐姐,叫我小茨就好了。”
妇人爽朗地说道:“叫什么刘姐姐,我儿子比你大许多了。你叫我姑好了。”
楚茨:“刘姑。”
妇人答应了,又不好意思地说道:“小茨啊,你看,这么些肉,你想怎么换?今时不同往日了,吃的东西有钱也难买到。姑也不诓你,再用先前的银子那样的换法,你就亏了。姑家里还有一些粮食,你看,用那个给你换,你可愿意?”
现在粮食是硬通货,楚茨自然求之不得,当即应允。
两条猪肉换了一袋细粮,妇人很厚道。
楚茨想到刘家先前是开布庄的,状似随口问道:“刘姑,你家的布庄还开着吗?”
听到这话,妇人的脸上露出愁容:“这个世道,还有谁买布啊!布庄已经关了一年多了。不过,你想要,我那里还有许多,你挑一挑,姑还按先前的价格算给你。”
楚茨摇摇头,刘姑厚道,她也不会吝啬,遂道:“刘姑,我就要一些粗布,用方才那样的肉和你换。”
用肉换那些卖不出的布,妇人自然是极其乐意的。
楚茨挑了几匹深蓝色的粗布,说是一会儿走的时候来拿。
接着去了杂货店,如法炮制换了一些盐、醋,又卖出去一些肉。
最后将剩下的肉在粮食铺换了一些粮食——各种豆类,面粉,但凡店里有的,楚茨都换一些。专家说要保持营养均衡,何况家里还有一个受伤的人。剩余的肉全部卖给了粮食铺掌柜。灾年里人都吃不饱,是不会有人舍了粮食养猪养鸡了,所以现在的肉很珍贵,楚茨得了一笔不菲的银子。
笑眯眯的掌柜看上去很随和,不断地称赞楚茨能干,少年英雄敢到山里去打野猪,竟然还打到了。力气也大,这么多肉,一个人就能背得动。
楚茨又不笨,怎么可能被掌柜三言两语就套了话?
她假意很天真地回道:“大野猪是全村的青壮年一起去的,不是他一人的功劳,虽然自己的力气也很大。自己是村长的儿子,得了大家信任,这才让他过来换东西。村里的人都在镇上买其他东西,等着自己一起走呢。”
说着还不经意地将店里一角,将不知道放了多久的石磨搬到另外一角,歪着头对掌柜说:“大叔,你说我力气大不大?”
掌柜瞠目结舌地说:“大!大!大!”
楚茨撇撇嘴:“你骗我!我爹说我这样的力气,在村里最多排第九。”
这样大的力气排第九?他们村都是大力士?
掌柜和颜悦色地送出了门,说是以后村里再打到野猪,再有肉继续找他来换,一定给他换最好的粮食,最公道的价格。
楚茨看着门口守着的两个大汉,点点头。
楚茨走后,掌柜叫两个大汉将石磨搬回到原位,两个大汉没能搬动。掌柜看着楚茨离去的方向,擦擦头上莫须有的汗,道“力气大也是好事!咱们店里也可以经常卖野味了。”
准备好粮食,楚茨去了刘姑家取布料,刘姑已经将东西包好了。楚茨接过放在背篼里,“刘姑,你这里有剪刀和针线吗?我买一些。”
刘姑将她所要的东西包好给她,没有接楚茨给的铜板:“姑今日厚脸占了你许多便宜了,你要再给我钱,我就生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