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欺君(1/2)
第76章欺君
第76章
史湘云觉得,自己的命运还得掌握在自己手中。
具体来说就是,她得亲自把贾宝玉劝动,不能让这个货真的就成天在这里颓废下去。
家里没钱的苦,她是吃过的,这两年好不容易在贾家算是过了几天好日子,但现在疼她的也就是老太太,还多半是看在宝玉的面子上,若是以后老太太去了,二房这边,贾政必然让贾环当家,那她就又没好日子过了。
看看赵姨娘吧,虽然是是个苦瓠子,好歹还有贾环这个指望。
她有什么?指望扶不上墙的丈夫和世代为民的子嗣吗?
史湘云想了想,耐着性子跟贾宝玉解释:
“话不是这么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现在有老太太在,你还有几天好日子过,如今二老爷已经娶了新夫人,倘若新夫人又有了孩子,你在家里还能想现在一样自在吗?”
还不等史湘云说完,贾宝玉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他现在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这些话,本来他自己心里已经够难受了,被史湘云这样一说,更是觉得有些生无可恋,便看了她一眼。
“是是是,我在仕途上没有指望,又不想去做生意,实在是没出息得狠了,史大姑娘很可以不必同我说话,没得脏了姑娘的眼睛耳朵,姑娘若是觉得对着我烦心,不如去同琊哥儿还有环儿说说话,这些仕途经济的话最对他们的心思了。”
贾宝玉说完,直接起身走了,把愣住的史湘云扔在了原地。
史湘云气得想掉眼泪,却又怕被下人看见要说嘴,只得作罢,只是在心里暗恨,若是有机会跟贾琊在一起,哪怕是贾环呢,她也不会选这样的贾宝玉啊!
如此到了八月秋闱,贾母亲自把贾琊和贾环、贾兰送进了科场,回来斋戒三天,为孙子和重孙祈福。
等到成绩出来,荣国府又一次引起了全京城的侧目,只不过这一次难得的是好消息。
贾琊中了解元,贾环考取了第三名,贾兰第七。
一时间,京城中人纷纷传言,荣国府这是吃亏吃多了,终于开始长记性了。
虽然只是中了举人,但这些人里面最大的贾琊也就是十七岁,最小的贾兰还只有十三岁,在这样的年纪就能中举人,将来的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的。
这段时间,荣国府在京城里头的名声都好了不少。
大伙儿心里的想法都差不多,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荣国府本来就是百年大族,族中子弟众多,自家嫡系子弟不成器又怎样?随便找出一个旁支子弟来,悉心培养几年,也是可以进学中举的,这个不行换下一个罢了,偌大的家族,难道还找不到出几个有出息的人吗?
现在虽然只是举人,可是正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谁又能保证这些子弟里头不会再出一个王子腾呢?
贾母见状,心里自然更有打算。
她老人家决定趁现在来一个双喜临门,让贾宝玉和贾琊同日成亲。
贾母这样做,自然有自己的考量,现在贾琊刚刚中举,正是青年才俊,贾宝玉却是无人问津,若不弄这么一场,贾琊成亲时自然是宾客盈门,贾宝玉成亲只怕是门可罗雀。
而且,史湘云这些日子以来对贾宝玉态度也淡淡,科举前居然还给贾琊、贾环和贾兰送过几次东西,虽然是明面上的人情往来,但贾母还是隐约觉得事情有些不对,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还是决定先把事情定下来。
果然不出贾母所料,虽然贾宝玉和贾琊同一天成亲这件事,让京中有些闲话,但真等到了成亲这日,大伙儿还是选择上门贺喜。
如果只是贾宝玉成亲,估计大家都是礼到人不到了。
不过,让贾母不高兴的是,林家连人都没上门,是托宁国府那边把礼捎了过来,而宁国府居然也没有主子上门,派了焦大把礼送到也就罢了。
贾母就想不明白了,若说从前惜春跟荣国府远了,是为着荣国府名声不好,那么现在荣国府已经正经开始从科举进身,又是正经的嫡系子弟成亲,怎么宁国府还是这么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
这在京城中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
现在京城里,颇有一些人家以惜春的交往马首是瞻的。
惜春跟谁家的姑娘走得近些,他们就觉得这家人要鸡犬升天,惜春远着谁家,他们就觉得人家要遭殃。
黛玉现在如此嚣张,敢顶着孝道这一顶大帽子远着她这个老太太,就跟惜春的态度有关。
准确来说,是跟惜春背后的皇上的态度有关。
林如海得皇上信任不是什么秘密,但这个秘密,惜春显然比别人知道得早。
不然为什么林黛玉守孝的那几年,京城里头只有惜春跟她来往呢?
也正因如此,林如海这次进京述职之后,就有不少人家随着惜春的态度,远了荣国府。
这个,就让贾母很不痛快了。
不过这次喜事,贾母还是满意的,那些从前跟着惜春远了荣国府的人家,这次都备了厚礼来,显然也有赔罪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