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我在清初的那些年[清穿] > 023

023(2/2)

目录

皇太极:“君山,我打算振兴文治,在大金国推行科举制度,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又或者是汉人都可以参加考试,任何旗主家主都不得阻挠。录取者考中者我会给予丰厚的奖酬。你觉得怎么样?”

胡湘湘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很好。有了考试制度,普通人就能通过考试改写自己的命运,成功入仕。”

给了别人生存下去的机会,自然就不会成为反对大金的强大力量,反而还会给大金源源不断的输入新鲜有能量的血液,实在是一个良策。

皇太极笑,胡君山果然和自己能想到一块,像这样的人,他怎么可能让他离开?

那是万万不会的。

所以他说:“你的病好点了吗?这几天太忙,都没去看你。”

胡湘湘这还流鼻涕呢,是硬扛着才过来的,根本就没好。

但她就是要逞强,她说:“好了。”

皇太极看了看她,发现她小脸通红,好了才怪。

但他也没戳穿她,问:“那能和我一起去蒙古了?”

蒙古?!

真的可以吗?

她眼睛一亮,忽然来了精神。

胡湘湘:“可以吗?”

要是能去,那是最好不过了,那么难得的机会,她真的不想错过。

皇太极看着她想了想说:“还是算了,舟车劳顿,加上现在雪也没化,你这病别好了又复发了。”

胡湘湘:“没关系,我能抗得住,大汗,您就让我去吧。”

胡湘湘点头,态度十分坚定。

这或许是她最后一次机会了。只要离开汗王宫,就不会有这样和他近距离接触的可能。

唉。

倒不是她固执。

也不是她自己为了面子自尊就主动放弃。

实际原因其实是都怪她之前一直没有考虑,以为当个闲鱼过客就好,压根没考虑到她这个身份待在皇太极身边有多尴尬。毫无军功,也无职位,平白无故就享受了一番待遇,被别人说和皇太极有什么裙带关系。

扶额,老实说她倒不怕别人说她什么,嘴长在别人身上,爱咋说咋说。

可关键是她的这种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影响啊,不仅是皇太极,还有他的后妃们。要知道她现在就是一个大男人,堂而皇之的和皇太极一家子住一块,只怕不止塔尔玛,还有更多的人都这么认为了。

胡湘湘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抱歉。

她没想到要是长此以往下去,那史书上还不会多加一笔,说什么太宗有断袖之癖啊?

虽然她知道是假的,但这一旦传出去,假的也要变成真的了。

那这不就是改变历史了吗?

不行。

绝对不行!

还有明日她是绝对不能单独留在这里的,她这生着病,难道还要哲哲去管?别到时候又传出和哲哲的什么绯闻来了。

罪过罪过。

这种事胡湘湘是不会再去做了!

所以她一定会和皇太极上战场。

一定!

胡湘湘抱拳:“求大汗成全。”

皇太极看着她,说:“君山,去蒙古的事就免了吧,回头我会把经过都告诉你,你好好在家休息。等我回来,我还有重要的事要交代你去做。”

胡湘湘用复杂的眼神看他。

皇太极:“我要搞科举,那可是实实在在要搞,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成的。你是汉人,相信比我更了解大明的科举制度。如果你的身体真的好了,那就在我出征的这些天里,把那些制度誊写出来,等我回来之后我们再好好聊聊,这些制度哪些是适合我们大金的,哪些是不适合的。”

他拍拍胡君山的肩膀:“你的责任很重的,别不当回事,嗯?”

这句话,让胡君山没法离开,因为皇太极知道这是他喜欢的。

胡湘湘对官职不感兴趣,但她对皇太极时期开办的弘文院感兴趣啊,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史料,清初第一次的科举。

胡湘湘,你辛辛苦苦为了什么啊,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她抿抿嘴,只能说:“嗯,那属下一定完成大汗交代的任务。”

皇太极:“下去吧,晚上好好睡一觉。”

胡湘湘:“是!”看来回家得多吃一点药,看能不能好快点。

说着她就要离开房间。

刚走到门口的时候,胡湘湘就像想起来什么,她回头,就看到皇太极正认真的看那些折子,油灯下皇太极的侧脸是那么的有沉着冷静,让人不忍去打扰。

胡湘湘没有再说话,她只能在心里默默说,以后她还是不要给皇太极和哲哲两口子惹麻烦了。屋子里的那些东西她都好好收好,平时可以允许他们进出,别搞得特殊,让人家难做。他们给自己方便,自己也要给对方方便才是。

她摇摇头,对自己之前的做法感到抱歉。

第二天,皇太极带着多尔衮、多铎率领精锐部队去往蒙古。

路上皇太极叮嘱二人:“你们俩带兵的时候,如果在路上遇到蒙古人,万不可直接上,当以计擒之。”

多尔衮立马抱拳:“谨遵大汗教诲。我等一定会全力以赴!”

多尔衮在皇太极面前表现的很乖巧温顺,但多铎却不一样,他非但没有回,反而还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多尔衮估计心里早就咒骂这个弟弟了,这时候摆什么谱?

但骂归骂,因为深知多铎要是不好,也会连累自己,多尔衮便是在一旁拉了多铎一把:“大汗说话,你没听到?”

多铎被多尔衮这么一凶,这才谦卑了一些:“是,我也谨遵大汗教诲,这一次定要拿到对面几个人头献给大汗。”

皇太极这才笑道:“很好,那就期待二位贝勒的表现。”

之后两兄弟一起骑马,多尔衮就对多铎说:“以后不管你有多不满,都请不要表现出来可以吗?”

多铎不屑的说:“有吗?”

多尔衮:“你就差把字写在脸上了。”

多铎:“真好笑,我平时就是这个样子,我打从娘胎就是这个样子,我又不是今天才变的,你们还没适应吗?”

多尔衮:“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的大汗不是我们的阿玛,而是我们的八哥,人心隔肚皮,你这么做只会惹恼他!”

多铎:“多尔衮,你为什么就这么怕他?在我看来,我们的四贝勒还比不上其他三个大贝勒,我看着他完全不带怕的。”

多尔衮:“那你是不懂。算了,多的我也不想和你解释,我只希望你能老老实实,别在这次出征里惹出祸来。”

多铎白了多尔衮一眼,他才不管多尔衮有多苦口婆心,在他看来多尔衮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管起他的闲事来了。

他需要他管吗?

哼。

就这样,两兄弟一路上谁也没理谁。

或许是心有灵犀,打仗的时候两人却配合的出奇的好。

这次战役他们一共俘获了一万以前两百人,外加蒙古汉人一千四百名,全都被大金收编民户。

因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让这次出征察哈尔多罗特部取得大捷,皇太极高兴的在诸贝勒面前说:“两位幼弟初次偏师,立有功,赐美名。”十七岁的多尔衮得到“墨尔根代青”(意为聪明、智者),十五岁的多铎获得“额尔克楚虎尔”(意为勇敢)。仅看这代号就足以看出二人的特点。

多铎受封后对多尔衮说:“看到了吗?大汗看的是战绩,是能给大金带来多少回报,只要我做到了,他还会管我做什么脸色?”

明天要停一天的电,来电可能要到晚上八点了,不知道能不能更,呜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