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我在清初的那些年[清穿] > 038

038(1/2)

目录

038

这天皇太极巡视马场,当时在场的有多尔衮、岳托、济尔哈朗还有胡湘湘四人。

皇太极就不禁感慨:“当年先汗十三副遗甲起兵,凭着精湛的骑射技艺统一建州,后又收服大半女真部落地区,现在占领辽东,这些都是和他精湛的骑射,和不断督促族人勤练骑射分不开的。”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

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礼就是在努尔哈赤迎娶哈达贝勒之女的时候,努尔哈赤当着栋鄂部头号射手的面百步内连中五箭,箭无虚发,百步穿杨!让何和礼直接被努尔哈赤的魅力倾倒,自愿归附。

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努尔哈赤深知武器的重要性,他认为练好骑射就必须配上上好的弓箭,所以他曾在这么多年间一直不停的改良弓箭,根据长短软硬来搭配作战,还告诫诸位贝勒若在疲惫之时千万不能使用弓箭射之。

武器选好了,接下来就是马术,努尔哈赤同样重视。早在佛阿拉城时他们就经常操练兵马,不仅要亲自监督战士们的骑射情况,还要时不时的去检查战马的饲养情况。肥壮即赏,瘦小则罚。每次出兵瘦小的马必须要换下来,这样以保证马匹的作战状态。

1595年,朝鲜人来到佛阿拉城就有幸见证了努尔哈赤带领万余名战士在城中大练兵。

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八旗经常在皇太极的坐镇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演练一遍。

自从大金进入辽沈地区之后,八旗内部就慢慢开始出现了享乐之风,为此皇太极比努尔哈赤更要强调“骑射”。他不仅经常在校场阅兵,还经常带领八旗将领去围猎巩固骑射技艺。

校场阅兵在天聪元年二月初五举行过一次,他集结两黄旗,先是检查他们的甲胄,接着是步兵,然后是他们的骑射情况。十天后皇太极再次检阅了正黄旗的骑射,还对大凌河新归降的将领提出了勤加练习骑射的要求。至于围猎,那就更频繁了,八旗内经常会相互组织去近郊围猎,还记得胡湘湘在豪格的带领下和多尔衮三兄弟比赛,却不小心射中塔尔玛的那次吗?

除了这些八旗内还会时不时举行赛马,皇太极经常去到马馆看贝勒台吉们赛马,对于优胜者他们会给予马匹、布匹的奖励。

你说这样的八旗能不成为“满万不可敌”的存在吗?

一旁的济尔哈朗看皇太极这么说自然就当起了捧场王,他笑着说:“大汗,现在大金在您的治理下比先汗时更胜一筹,我们大金有大汗是大金之福。”

咳咳,杜度就曾吐槽过济尔哈朗这个人,人一般般,但是嘴甜,皇上前皇上后,把皇太极哄得那叫一个开心。现在看来还真是。不过老实说皇太极也值得夸,他的确是做得比努尔哈赤还要好,这是肯定的。

多尔衮估计也是受济尔哈朗的影响,要不就是自己突然开窍了,反正他现在是坚定的站在皇太极这边,所以他说:“济尔哈朗说得对,说得对,我们都应该要向大汗学习,以大汗为榜样。”

岳托这人很直,有什么说什么,这会儿还没觉得有哪里不对,便是就跟着大家一起奉承皇太极了。

“我不会说话,反正我的意思和他们是一样的,以后誓死追随大汗。”

在位者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治理国家和天下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高度重视,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突发情况发生时能应对自如,不至于慌张忙乱。

皇太极就是这么一个抓住这些细节的人。要么不学,学了就要完全学会,不要做一桶水。要么不想,想了没有得到就决不罢休。要么不怀疑,怀疑了就去分辨真伪。要么不实施,实施了就必须落实到位。或许是笨鸟先飞,聪明只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但是他用了比别人多几百倍的努力,即使再愚笨也一定可以超越许多人。

机会永远都是属于那些做好周密完全计划的人。

也正是因为皇太极的这种做法,他也在无形中赢得下位者的信任。可不要小看这样的信任,这是治理的根本,决不能忽视,因为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神奇的效用。

皇太极和胡湘湘对视的一小会儿就收到了胡湘湘对自己高度评价。

他笑了,很开心,就好像过年一样。

真奇怪,她明明什么也没说,皇太极却能心领神会。相比其他人,胡湘湘的夸赞那真是说到皇太极心里去了好吗?

在看过多尔衮、济尔哈朗、岳托手下的人之后,几人来到阿敏的镶蓝旗所属的马场,济尔哈朗就跑过去找阿敏。可谁知道阿敏今天竟然没有在这里。

显然济尔哈朗是知道内情的,他结结巴巴的说:“这个,我哥最近可能是有点别的事,忙,可能待会就会回来。”

岳托直肠子开口了:“就我所知他这几天都很少来马场。”

皇太极要求八旗旗主贝勒每日必须巡视一遍,阿敏这几天缺席是为何?

济尔哈朗被众人盯着憋不住了,这才说:“这不是巴林部塞特尔贝勒要送女儿来,我哥在那里准备,就……”他真的特别难为情,感觉这个时候要是有个地洞他肯定会钻进去。

为什么会这样?

还不是因为去年五月的时候阿敏私自把自己死去的五弟寨桑古的长女嫁给了巴林部的塞特尔。要知道那时阿济格就是因为私自给多铎说媒都把旗主之位给弄没了。阿敏竟然就为了贪图巴林部的牲畜就把这事给办了。

济尔哈朗都不想认自己这个哥哥了,简直是强买强卖,巴林部的塞特尔都说自己已经有二妻不想娶,可阿敏就是逼得人家非娶不可。你说说你一个大金的二贝勒,不以身作则就算了,竟然还公然破坏规则,这传出去别人会怎么想大金?济尔哈朗深知皇太极对这事有多忌讳,所以他才在刚才想要为阿敏隐瞒。可惜没瞒住。

这个时候皇太极的脸色就已经很不好看了。

旁边的多尔衮脸色也不对劲。

济尔哈朗在心里哀嚎,难堪啊,真难堪!

也不知道是不是提前得到了信,还是想起来要上班了。

阿敏这会儿正好骑马过来。

济尔哈朗在心里吐了口气,这烂摊子,阿敏你自己来弄吧,他反正是懒得管了。

阿敏把马停到皇太极面前,然后就当没事人一样的对皇太极说:“大汗,来得正好,我过两天要成亲了,请你过来吃饭。”

皇太极当然有脾气了,他说:“二贝勒,你们许婚的时候没有过来告诉我,这会儿要成亲了还要找我做什么?”

这话皇太极不止一遍,当初阿敏嫁侄女请皇太极的时候就用相同的话回了阿敏,并且拒绝参加婚宴。

这一次皇太极再次回绝,脸上挂不住的阿敏就说:“别说了,嫁去那种苦寒之地,我那侄女这一年没少受苦。”

皇太极冷哼:“你说这话可要负责,我们下嫁去其他部落的女儿哪里有受过苦的?你们几个说说,有没有其他宗女格格和你们抱怨过过得不好?”

这会儿周围几个哪里会说什么,皆摇头表示没有。

皇太极瞬间就占领了道德高地。没有,他和努尔哈赤许婚的格格们过得个顶个的好!就只有你阿敏胡搞乱搞才会出现这样的事!

所以他的语气更重了,他说:“倒是你私自给你侄女安排,结果又来说她过得苦,我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阿敏被皇太极当着这么多人面怼,心里也是不服气,他小声嘟囔:“我能有什么意思,你真有意思。”

济尔哈朗见状赶紧走过来,他扒拉了一下阿敏的手说:“哥,你就道歉吧,这件事本来就是你不对。”

阿敏一听就不服气了:“我怎么了我,我是翻天了还是把大金给卖了,搞得我好像是十恶不赦的人一样。你们这些软骨头,他皇太极说什么就是什么,以前先汗一点也不会管我们,就他事多!”

他是越说越气,然后放狠话:“行,不参加就不参加,我又不稀罕!”说完就骑上马,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了。

济尔哈朗走到皇太极面前想要代替阿敏向皇太极赔罪,就只看到皇太极擡起手,让他什么也不用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上位之前皇太极只有和气,宽容,所以所有人都喜欢他,愿意拥护他。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成为这个国家的管理者,就必须做出表率和要求,这让周围的人会觉得他太过严格到不近人情,可那又怎么样,不理解就不理解,不然国家就如同一盘散沙。

到那时,骂他的人才多呢!

塔尔玛有幸参加布木布泰的家庭聚会,当时所有科尔沁嫁到大金的女人都聚在了一起。

不完全统计,有努尔哈赤两位,皇太极两位,多尔衮一位,多铎一位。

塔尔玛做为外姓人时不时就遭受某个方位射来的眼神攻击,她都做没发生一样。

唉,她在心里说,她跟多铎早没联系了,最近的一次还是想去看看努尔哈赤坟堆才说上话,其他时间她真的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就不要带她有敌意了。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应该相亲相爱不是吗?

反正塔尔玛就当个没事人一样,听着哲哲老妈说着科尔沁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