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1/2)
第九十二章
第九十二章,“变化无常”
几年前离京赴任,苏哲和朱谦摆酒相送,那时苏哲虽屈居文渊阁修书,依旧不掩神采飞扬,现在双眼无神,面带颓靡,林如海就算时常能收到苏哲的书信,多为无关痛痒的小事,不知这一二年,苏兄到底遭遇了什么
林如海见他两鬓花白,面色苍青,面露担忧神色:“苏兄”
苏哲指着鬓角,笑了:“去岁病过一场,徒生华发。”
林如海担心苏兄身子,苏哲瞧着豁达,这些年被无端打压,关在文渊馆修书,嘴上说着清闲,心底肯定过不去那个坎儿。
看着苏哲病容,林如海约莫也能想到,为何前世旁人看自己,多是那样的表情。
兴许前世林如海的脸色,比现在苏哲还差几倍不止。
苏哲见林如海面色凝重半晌说不出言语,勉强挤出一个笑:“林兄不必如此,你看我这模样,岂不是更显庄重”
林如海苦笑:“是。”
坊间逸闻,严嵩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加老成,能在朝廷上压住文武百官,年轻时候就续须,专门寻求白须之法。
苏哲何至于此呢
苏哲请林如海入座:“林兄为官一方,我也听过旁人夸赞,若是旁人我定然觉得吹嘘,但若是你,我未曾半点怀疑,而今我在文渊馆,勉强修完一朝农典,先人之作卷帙浩繁,怕是这辈子都修不完呐!”
无论是真是假,当下若不以此为寄托,苏哲应当会郁郁而终,林如海拱手:“只愿苏兄,着书有成。”
林如海和苏哲闲谈一回,这两年间,朝堂之上暗流汹涌,原本父子和睦的圣上和太子,不知为何针锋相对,背地里斗法。
苏哲果然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就连先前顾念着他的老泰山,这几年皆十分冷淡,苏家陆续有人出仕,名次不及苏哲,但也有二甲优者,眼看苏哲被明目张胆打压,自然会寻其他出路。
林如海和苏哲相聚回来,百感交集,十几年前谁能预料今日,风采绰约,名动江南的苏大才子,竟会沦为苏家整个家族的弃子
日子转眼间马上就到初三,贾赦亲自把儿子贾瑚送到城郊道观,老道士见道观没有名字,索性就取一个无名观。
道长说不可让贾瑚带小童,只留他一人在观礼清修,让贾家莫念,只当没这个孩子,兴许能躲过一劫。
贾赦看着道观外荒草萋萋,心底忽而涌出无限苍凉。
送走贾瑚,马上十月中下旬,林如海也要开拔下江南赴任,择定二十四出门,听见这个消息,才没了哥哥的贾琏忍不住抹泪。
林璋背着手,一本正经像个老学究,劝表哥贾琏:“人都说,聚散终有时,你莫要哭了,引着迎春妹妹和元春妹妹一起哭,我们还没走呢!”
正伤感间,外面有个婆子慌慌张张冲进来。
“老太太,宫里来旨了!”
天家跟前,那么点伤感又算得几何
贾母等人被吓得一激灵,赶紧叫人去取衣裳,把传旨的公公接进来,贾敏来母亲家,又怎会把诰命衣裳随身携带
万般无奈,贾敏只能穿着常服接旨。
好在这回只是太后娘娘叫公公传出来的口谕。
绛紫滚边,青袍子,这公公品阶不低。
贾母等人只能更加恭谨。
公公捏着嗓子:“着娘娘口谕,劳您二位夫人,入宫觐见。”
贾母微笑,马上有人给公公塞一个大荷包。
“公公……”
老公公把荷包往袖子里拢,面不改色:“老封君不必记挂,娘娘们在宫里想找个人说话而已,这样的旨意,小的也传过别家。”
贾母领着小辈客气道谢:“多谢公公。”
那公公临走前回身又道:“明日有车来接,夫人们莫要误了时辰。”
贾母领着媳妇和女儿贾敏又回去,好些年没有这样的旨意到家里,饶是自己经过大风浪,刚刚竟是被吓得背后冒虚汗。
她还真是老了!
崔氏让人扶着贾母坐下,贾敏把先前没来得及用的牛乳燕窝捧起来,察觉凉了,转头交给丫鬟去热。
贾母道:“我如今不想吃,给他们小的吃。”
贾敏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前儿我在家,他们两兄弟最喜欢抢这个,偏生还尝不出什么味儿。”
这话说得贾母又笑了,太皇太后召见命妇乃是恩荣,老太太又开始说说笑笑,她年轻时候也见过太后几回。
“太后娘娘年轻时候也是个美人,最和善不过……”
贾母在里面和大儿媳还有女儿说着几十年前的入宫见闻,她是超一品的封君,住着敕造荣国府,每年过寿,内务府都会拟旨送来份例之内的贺礼。
这些东西旁人瞧着稀罕,经历过荣国府鼎盛时候的贾母,却不怎么放在眼中。
王夫人身边的陪房很不甘心,现在是大奶奶和姑奶奶陪着老太太说话,反而让二奶奶伺候她们
却没想过,崔氏为家里操劳这么多年,又‘伺候’了二房多久
陪房皱眉:“怎么没咱们奶奶”
周瑞家的瞪她一眼:“宫里的事,我怎么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