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1/2)
第一百零五章
第一百零五章,算我倒霉
原来皇帝和太子殿下选定临时驻军地时,朱谦凭着对姑苏一带的解,向太子献策,林如海林大人家家有一片产业,其地势和位置十分适合驻军,结果皇帝和太子不但要征用林如海的地,顺便把人也用了,起笔就是给林如海安了一个江南提督。
林如海无奈,也不能全怪朱谦,反而安慰老友:“无妨,若不是阴差阳错,我也不能到从一品的位置,多少人求而不得,既来之,则安之。”
朱谦和林如海都是一般境遇,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朱谦面上是接过林如海两淮盐运兼巡盐御史的差使,实际上一心扑在军营上,那边只挂了一个名儿。
兴许此番事了,朝廷真的要把朱谦留在两淮。
……
姑苏老宅贾敏安定好,将近九月里,贾敏专门派林家人押着今年中秋没能送成的节礼,和年底的年礼上京去。
贾母深感欣慰,今日彻底放心:“还好,还好,我就说他是个有福的,孩子们现在都在老宅。”
林家来的媳妇笑道:“是在老宅,奶奶怕您挂心,特意派小的快马加鞭过来,给您报信。”
贾母点头:“这就好,不枉我这一两个月,日日为妹子一家悬心。”
林如海的一举一动都受人瞩目,贾母又交待贾赦和贾政:“若是史家有人来问,就说她们已经回姑苏,旁的不必说,我们也只知道这个。”
他们确实也只知道这一样,贾母觉得能告诉史家的消息,自然也要告诉史家。
从贾母处离开,贾赦冷笑着和崔氏道:“可见多少人盯着咱们家呢,林家人一来,请我出去吃席的人可真多。”
崔氏正拿着鸡毛掸子扫灰尘,漫不经心:“前儿大爷不是想看金陵来的戏班子没请到,这回如了愿,好好听戏去。”
贾赦可是不乐意了:“你们爷是那种只会听戏找乐子的人吗”
崔氏回眸一笑:“大爷去听戏吃酒,我明日要去忠勇伯家,恐怕他家更心急。”
贾赦眉头拧紧,忠勇伯家还有什么幺蛾子,在皇帝跟前添了号牌,还没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而且真有大事,怎么会漏了贾赦
“明日忠勇伯家又有什么大事,没听见说。”
崔氏放下鸡毛掸子,亦是冷笑道:“老夫人敬佛,请大师讲经。”
贾赦和崔氏同样的表情,两人看着真有夫妻相。
“敬佛敬什么,他们心里明白。”
前儿松江突然出事,江南两地的商户宛若惊弓之鸟,薛家老爷又病了,可谓诸事不顺。
这回薛家人也上来送年礼,给王夫人报信:“这一段生意不好做,前儿松江那边兵乱,杀了几百口子的人,我们家大爷原先有点人脉,那边断了,还要上下打点,免得人找麻烦。”
王夫人光是听着旁人说都害怕,几百口人,岂不是血流成河
王夫人问:“先前不是说蟠儿他们要上京,现在是不来吗”
薛家来送礼的媳妇答道:“承蒙太太记挂,我家奶奶不上京了,我老爷现下也回金陵,他之前病过一场,趁着下半年,北面河道封冻,漕运上不好走,有些木头也运不出,回乡养一养。”
王夫人脸上遗憾:“真是可惜,老爷前儿升了五品员外,现下正能管一点这些。”
贾赦被调到了营缮司,专管宫舍庙宇各处修缮,官不图大,只要位置合适,薛家这回可真真是,宫里有人了。
送走薛家来的媳妇,周瑞家的帮着王夫人点东西,闲来磨牙:“看着薛家人的模样,小姑姑奶奶家那位,别有什么事吧”
这话说的没规矩,周瑞家的近来得了外满好处,又被人奉承,越来越飘。
王夫人瞪她一眼:“能有什么事,人吃五谷杂粮,还不能病了商户做生意走南闯北的,是人都会累。”
周瑞家的赶紧服软,满脸堆笑:“奶奶说的是,上个月咱们宝哥儿还冷着了,倒是小的想岔了。”
想到宝玉,王夫人就想起来,赵姨娘一起和贾宝玉请大夫的事,冷哼一声:
“那一个莫要亏了她,没得传出不好听的,我们屋里不缺她一口吃的。”
“奶奶慈悲。”
王夫人而今最愁元春,好巧不巧的,她岁数已经很合适了,先前还有点风声,现在都没人问,又道:“偏生现在……元春丫头岁数很该议亲,明儿我家去一趟。”
……
既有军队,当然要向朝廷要粮,姑苏特殊,林如海一上折子,朝廷里批得很快。
义忠王说话酸溜溜的:“早说过,林大人爱民如子,能有林大人这样的上司,是他们的福气。”
林如海习惯了他这样,面不改色回敬:“王爷过奖,下官只是尽分内之责,上书朝廷。”
义忠王又道:“往年那么多人上书朝廷,能轮到大头兵肚子里的,不见几粒米。”
从这点而言,义忠王很欣赏林如海,有多大能耐就办多大的事,不懂的就不出头,能办的就把事情办漂亮,现在不需要带兵打仗,要稳定军心。
林如海文质彬彬的样子,各个节度使看着安心,跟着林如海那些大头兵的日子比跟着原先的长官好过。
朝廷不是不给吃的用的,关键是最
这回朝廷负责派粮的是林如海的老熟人,先前在庐州共事过的吴洪,吴大人。
那时候他们一个知府,一个知州,配合得很愉快,吴洪后面升官了,在北粮道上这几年也过得不错。
吴洪是那种会谋小利,也会办事的官员,能摊上这样的官,都是百姓的福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