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1/2)
第一百零六章
第一百零六章,“一些反思”
江南的冬日总是伴着阴雨绵绵不绝,灰蒙蒙的。
田野里草木枯黄,柳树的树叶也已经掉光,露着光秃秃的枝芽,在簌簌的寒风之中摇摇摆摆,到处都是一片凄惨荒芜的黄色。
今年冬日姑苏驻军的大营暖和。
苏州的商户自发捐款,为他们凑来一批棉衣,也有捐木炭,虽然江南的冬日不像京城,离了木炭根本不成活,这回大头兵们也算享受到了。
商户们平日里送礼送惯了,若不让他们送礼,他们便满身不舒坦,更何况知道驻军就在姑苏城旁,更是要抓紧时间表现,仿佛自己送过东西就得到他们的庇佑。
买一份安心。
冬日军营清闲,一个小队围着炉火,烤火说话。
当中一个头发花白的火头军呵呵一笑,露出黄牙:“嘿,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咱们遇到秀才,日子竟然好过起来。”
另一个年轻的赶紧说:“你不知大字,知道什么我们大人是当朝探花,人中探花的时候才十八,十八的探花郎,你们去史书上找一回,能有几个”
那老兵咂咂嘴:“秀才离着探花,很远咧!”
年轻人又道:“大人祖上也是军功出身,和祖皇帝一起打仗,我们大人现在,现在是诸葛孔明那样的,儒将,儒将!”
“这我晓得,诸葛孔明就不用跨马出去打仗,掐指一算,旁人就输了。”
两人一来一回,像是在给其他人说书。
霍小将巡视至此,听见他们议论,上前来:“你们记着林大人的恩情。”
大家都不敢蹲着烤火,赶紧抱着兵器站起来:“大,大人!”
霍小将又道:“前儿爷绑的那些人,你们可还记得”
众人齐齐点头:“记得。”
“若不是大人求情,让他们去做徭役,早就掉了几百个脑袋,大人向圣上请命,你们才有将功折罪的机会。”
虽然过去了几个月,但先前砍头的情景,他们都还记着,一想起来那红彤彤的断口,心里发颤,都对着大帐方向作揖:“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霍小将走了,几个士兵烤着炭火。
刨出一点热灰扔下几颗干花生,用灰烬的余温将花生烤熟。
一会儿香气四溢,大家又把花生都刨出来。围在一起吃得香甜。
虽然只是寻常的小物,但是对他们而言,这已经是极好的日子。
为保护霍小将,林如海暂时没给他升官,只将他提调至亲近处,让他再多管一百来号人,将来若是自己要走,顺理成章的将他提拔出去。
小霍大人虽然生的白脸,但身材高,武艺精湛,细细问来,加冠之年。
可惜他无门路,若有门路,将来必定能为一名猛将。
林如海有些好奇,大约人都这样,总喜欢问一问祖上来历,
这日带霍小将巡视军营,闲谈之间就问起:“小霍大人,祖上是否与霍将军有旧”
小霍大人呵呵一笑,露出一种只有年轻人才有的朝气和傻气:“大人见笑,小将恰好和将军一个姓氏,祖上虽自称旁支,只是攀附而已。”
谁家不喜攀附,有些原本平凡的人家发迹后,总往历史上寻一寻,恨不得把三皇五帝,当做自家祖宗。
霍小将倒是爽快。
几人慢悠悠在军营里巡视,一时看帐篷,一时又看仓库,此处不临海,环顾四周,林如海脸上有些忧虑:“我也不知多少兵法,但苏州一地,虽适宜屯兵,却不是练兵之所,想来临海临江,必须训练海战。”
义忠王如何不知此处弊病,也跟着感叹:“军中无船,如何能训”
他一直不赞同朝廷对各处节度使的态度,如今设立几处总督互钳制,但总督府兵力和位置其实并无多大能耐,嘴上说着制衡,一个不经心可能就变成两方勾结。
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将各处节度使废去,将各方军权尽数归于朝中。
霍小将也是这一块心病,悠悠叹息:“大船都在江南节度使手上。”
义忠亲王一手摸着手上的马鞭,一手叉腰看着远方问霍家小将:“霍家小将,你且说说,你对海战,可有心得”
霍小将平日虽然健谈,在长官面前从来不露怯,这一次却脸上羞红,抱拳道:“下官惭愧,下官未曾经历过海战,营内官兵,能架船者,寥寥无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训练海军,不是一人能做成的事情,林如海也跟着霍小将有样学样,对义忠王抱拳:“本官无能,无法为姑苏驻军寻来大船。”
他已经算到义忠王下一个要问自己。
义忠王冷笑看二人,难道他又有能耐能为军队变出船来
况且就算弄来大船此处也不能放,这正是义忠王推断朝廷只想在姑苏暂时驻军,将军队各处理顺之后应当还会把这些人尽数调回松江的缘由。
……
过年之后,朱谦回扬州正式担任两淮盐运,兼任巡盐御史,梅姑也从京城赶来,她没有去扬州与丈夫团聚,而是先绕道来了一回姑苏,和老友贾敏相见。
两人难得知交好友,经年未见。
梅姑脸上已有老态,鬓角斑白,脸色蜡黄,瞧着就是气血有亏的模样。
贾敏见她进来,在主位上坐不住,亲自起身,两人手拉着手亲亲热热往屋里进:“梅姑……”
贾敏赶紧去招呼两个儿子:“快叫伯母。”
林璋和林珺上前给梅姑见礼,梅姑送了两样表礼。
贾敏又让乳母赶紧把黛玉抱过来,亲自抱起来,给梅姑看。
梅姑一把将黛玉抱在怀里,好在黛玉自小被人逗着长大,见过许多的人,从来不认生,笑眯眯搂着梅姑的脖颈让抱。
梅姑以前和贾敏经常在一处玩乐,那时林家只有林璋一个,现在又添了两个孩子。
变化之大,也是另一种物是人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