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1/2)
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百零七章,“黛玉周岁了”
义忠王往京城递过折子,不等京城里面召他回去,他自己就主动和老皇帝撒娇。
表示他想念京城和太后,问何时能回,折子慢悠悠递上去,只等上面的安排。
江南没有战事,苏州营内只要保证正常的练兵和军粮的放,其余无大事。
林如海在这个位置上呆着,发现当武将带兵领仗似乎也不是那么难,可惜离家太远,见一回家人不容易。
春日里林如海指挥这几千军士和不必张口向朝廷要了。
…………
京城。
荣国府不见大事,甚至在京城老世家圈子中,渐渐有了名望。
女婿林如海被圣上看中,当家主母崔氏心思活络,口齿伶俐,得宫里面太后青眼,一月里大约会被叫进去一两回陪太后娘娘聊天。
瞧着虽次数不多,但是京城里好些人家一年到头并没有这个机会。
荣国府总这样,二房起来,大房便不舒服,大房得势力,二房急的火烧眉毛。
王夫人宛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思里像有一根千根针在扎。
尤其现在贾元春的婚事没个着落,若贾元春是大房,见崔氏如此得势,肯定有好些人扑过来。
如今贾元春虽比贾迎春年岁大,但是暗地里想打听贾迎春的人,却比打听贾元春的人多。
王夫人背后还有一个哥哥王子腾为军师。现下贾政的职位,官阶不高却是个好位置,私下里能为王子腾创造一些便利。
那日王夫人突然和贾母说:“老太太,宫里要选女官,我瞧着咱们家姑娘,元春和迎春,年岁合适,选得上选不上都不要紧,莫不如让她们去长一长见识”
什么做不干己事不开口,王夫人突然对一件事情热心,当中必定有缘故,贾母这等老人精一眼看出来,说是长见识,恐怕真动了想把元春送进去的心思。
崔氏听着自己心里也有计较。
荣国府的境遇其实比前世要好很多,林如海看着十分有前程。
荣国府怎么都不想送一个女儿进去,为自家铺路,那是家里面男丁都指不上,才会动的念头。
看甄家的女儿进去还被封个贵人,这一二年也没有了水花。他们才被圣上忌惮过,何必巴巴的要攀附进去,反正荣国府到底还是比较懒,也因为懒得谋算,因祸得福,所以这辈子贾母没动心思。
贾母不同意,贾政肯定不敢妄动。
崔氏没有反驳王夫人,也没有拒绝,只到贾母背后给老人家捏着肩膀,半是撒娇半是认真的说道:“母亲,媳妇舍不得迎春去,她自小在家里娇养着,恐怕做不好,还是不去了”
贾母斜斜懒散的靠在软榻上:“还远着,想这些作甚。”
贾母显然不同意。
王夫人试探不成,不敢再提。
贾赦从外面交际回来,崔氏便和他说了今天的新鲜事儿,难得王夫人这样热情的一次,贾赦冷笑:
“她那当诰命的心思还没歇,珠儿不能走这条路,就打元春的主意”
贾赦这辈子可是挺疼女儿的,毕竟家里面现在就养下来三个孩子,一个贾瑚还被道长拐走,一个贾琏虽能读书,总有些调皮。
儿子和女儿终归不同,看着迎春乖乖巧巧慢慢长大,贾赦老父亲,十分的欣慰和欢喜。
他也开始考量儿女的婚事,但怎么说也没想过把女儿送到那个地方去,他们一年进宫时,何等的繁琐,皇宫之内充其量不是一个更大的院子,还不能出去作客走动。
一入宫门深似海,贾赦不想把姑娘扔海里。
崔氏又拜托他:“老爷,你找人去问问,是不是王大人家给二弟递信儿了。”
贾赦沿着炕坐下,倒一杯热茶点点头,他猜着肯定也是王家出主意,不然王夫人那点见识,想不得这么远。
这时候外面小厮巴巴的冲进院子里来:“老爷!”
贾赦见他这样如此没规矩,哭丧一张脸,把茶盏一摔:“怎么了,哪儿哭丧回来,爷让你办的事情呢!”
那小厮也顾不得,贾赦有没有发火,还是那张吊丧的脸,大声道:“老爷,史家的大爷没了!”
贾赦冲出屋子去,揪起他的领子,难以置信:“史家大爷”
报信的人点点头:“没错,就是史家大爷,史家大爷没了!爷,您快去看看吧!”
崔氏也从屋内急匆匆走出去:“如何没的,老太太知不知道”
那小厮带着哭腔答道:“好端端的跌了马,人就没了。”
……
两口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十分有默契,拔腿就往贾母荣禧堂去。
那里已乱作一团,还没进去就能听到贾母大声哭泣:“上回还来给我祝寿,哪儿都好好的,怎么就没了,谁惊了马!”
史家大爷正是壮年之时,人也算有几分本事,就等着将来继承父亲的爵位,若没记错他家奶奶正身怀有孕。
家大爷的马儿也没受惊吓,大爷就跌下来,大家围上去看,已经没气儿了。”
贾赦和崔氏才进去,没走到贾母跟前,外面又冲进一个老嬷嬷,扑通一声跪下来:“老太太,史家大奶奶惊了胎,挣扎着生下一个姐儿,也没了……”
贾母悲伤更甚,险些背过去气:“造孽啊!”
丫鬟们赶紧把老太太扶住,贾赦一叠声叫去请太医。
贾母满眼是泪:“把宝玉抱到我跟前来,他们家没人能办大事,你们赶紧去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